湿、暑湿、湿热、暑风、腹痛
【医家】王旭高
【出处】王旭高临证医案
【关键词】湿、暑湿、湿热、暑风、腹痛、虚、郁、舌苔黄腻、痰血、耳聋、便泄、咳嗽、中气、痛、积、恶寒发热、邪伏膜原、舌苔黄燥、舌苔满布、身热不扬、脉数细、湿热者、心气虚、积滞、拒按、呃逆、寒热、烦劳、发热、呕逆、痞痛、气闭、气逆、神昏、壮热、食积、暑秽、头胀、脘腹、无汗、胸痞、忧虑、身热、疟、燥、
【内容】
温。暑邪挟积,身热腹痛,先与疏达。
香薷 川朴 花槟榔 砂仁 藿梗 苏梗 赤苓 焦六曲陈皮 通草
又:腹痛拒按,当脐有块,壮热无汗,舌苔黄腻,气升烦懊。防其发厥。法以表里两解。
柴胡 淡芩 枳实 赤苓 赤芍 半夏 元明粉 生大黄
又:投大柴胡汤法,下出碎块溏粪两次。腹痛不减,烦懊不安,气升呕逆,舌苔黄燥。食积填塞阳明,暑邪内走厥阴。防其昏厥。拟以泄厥阴,通阳明。
川连吴萸炒 查炭 淡豆豉 黑山栀 瓜蒌仁当归龙荟丸三钱,绢包煎 枳实 苏梗 木香三味磨冲
外敷方:
葱一把 盐一杯 丁香一钱 飞面三钱
打烂,敷痛处。此四磨饮合小陷胸、栀豉、左金合剂。疏通气分,泄肝化积。再用外敷法,其气有不通行者乎!
渊按:暑必挟湿,湿为阴邪,最能阻碍阳气。故暑湿病多脘腹痞痛,积滞内阻,暑湿之不化,实由气机之不能。下而痛仍不减,乃未得辛通之药,中焦痞滞未去耳。
丁。暑乃郁蒸之热,湿为濡滞之邪。暑雨地湿,湿淫热郁,惟虚者受其邪,亦维素有湿热者感其气。如体肥多湿之人,暑即寓于湿之内;劳心气虚之体,热即伏于气之中。于是气逆不达,三焦失宣,身热不扬,小溲不利,头额独热,心胸痞闷,舌苔黄腻,底绛尖红,种种皆为湿遏热伏之征。邪蕴于中,不能外达,亦不下行,颇虑内闭之变。拟以栀豉上下宣泄之,鸡苏表里分消之,二陈从中以和之,芳香宣窍以达之,冀其三焦宣畅,未识能奏功否。
淡豆豉 黑山栀 通草 半夏 菖蒲 鲜荷叶 六一散 薄荷 赤苓 竹茹 蔻仁研,后下
吴。劳碌之人,中气必虚。暑湿热秽浊之气,自口鼻吸入气道,满布三焦,虽舌苔满布,而胸无痞闷,非邪伏膜原之比。重浊之药,徒伤中气,与湿热弥漫之邪无益。今交五日,神气似清而浑,恐其过候有耳聋、神迷、呃逆等变。为治之法,且以芳香理气逐秽再议。
刀豆子 郁金 泽泻 石菖蒲 杏仁 瓜蒌仁 陈皮 滑石 香薷 桔梗 北沙参 赤苓 藿香 佛手 鲜荷叶 鲜佩兰叶
丁。咳嗽已久,近患时温之后,原气未复,又感暑风,闭其汗孔,身复发热。法当先理暑风,用轻剂宜上。
桑皮 苏梗 杏仁 川贝 橘红 茯苓 冬瓜子 竹茹
此虚而挟邪,暂用轻扬表法,未便著手。
蒋。三疟日久,又感暑风,咳呛痰血,热势变乱。且以解暑,清肃肺胃。
香薷一钱 北沙参五钱 冬瓜皮三钱 六一散四钱 神曲三钱?青蒿钱半 杏仁三钱 丹皮钱半 桑叶钱半 白扁豆三钱枇杷叶二片
渊按,咳呛痰血,肺阴、肺气已伤,虽有表邪,香薷用宜斟酌。
李。暑邪内闭,恶寒发热,脉象不达,口不能言,先有咳嗽,此肺气闭塞。拟开而达之。
射干五分 桔梗一钱 连翘三钱 豆豉三钱 杏仁三钱象贝三钱 香薷一钱 橘红一钱 菖蒲五分 竹茹一钱 牛蒡子二钱 玉枢丹四分,磨冲
安。连日烦劳忧虑深,暑邪伤气易归心。神昏脉数细而沉,病危甚!邪闷心胞,如火如焚。舌色干黄唇齿燥,耳聋便泄津枯了!三焦皆病须分晓,究治疗,河间热论宜参考。
鲜石斛 竺黄 连翘 菖蒲 赤苓 北沙参 通草 益元散 茉莉花 竹茹 薄荷叶 芦根 鲜荷叶
紫雪丹,另调服。
李。暑湿阴分之气,从口鼻肌表而入,寒热,便泄,头胀。拟芬芳逐秽,分消湿热方法。
藿香 川朴 焦六曲 半夏 茯苓 陈皮 泽泻 大腹皮砂仁 通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