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吐、郁、痛、咽部异

【医家】李兴培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痰、瘀、吐、郁、痛、咽部异物感、气郁、舌边、脉细、腹疼、吞咽困难、欲吐、噎膈、肝郁气滞、舌淡红、有瘀点、苔薄白、血瘀、气逆、胀满、湿、燥、舌质淡红、上腹胀满、气虚不运、肝郁脾虚、气血两虚、少腹痛、脉沉细、出血、溃疡、烦闷、呕吐、津伤、劳累、气结、齿痕、苔白、中气、胃痛、消积、胸满、瘀热、瘀滞、燥热、食后、虚、
【内容】
王某,女,28岁,已婚。
初诊:1983年6月23日。
主诉及病史: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3月余。1980年曾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用药治疗而愈。胃肠钡透示:贲门通过受阻,贲门入口有lcm长狭窄段,狭窄段以上即食管膈下段呈囊性扩张,并有轻度逆流征象,管壁柔软,钡剂通过缓慢。
诊查:症见泛泛欲吐,食入即吐,吐出物为胃内粘液及少量食物,上腹胀满,时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辨证:肝郁脾虚,湿遏中州,痰凝阻滞,微有化热。
治法:和胃降逆,化痰解郁,佐以清热。
处方:竹茹川朴陈皮香附各6g半夏枳壳郁金各9g苏梗青皮佛手各4.5g 20剂
二诊:7月15口。烦除热平,余症依然。仍用前法施治。
处方:太子参25g枳壳台乌苏梗槟榔青皮射干厚朴各10g半夏12g茯苓陈皮各15g胖大海4枚沉香6g生姜甘草各3g 10剂
三诊:7月25日。因服汤药过多,仍呕吐而畏惧服药。嘱多次、少量、冷服,吐即药减。惟仅能进薄粥少许,自感气息上逆迫至咽部,胸满烦闷,舌质淡红,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细而沉涩。予补气降逆,安中和胃法。予旋覆代赭、半夏厚朴、大黄甘草汤合剂加味,并嘱戒气恼、节饮食。
处方:明党参代赭石威灵仙各30g麦冬茯苓各15g半夏12g枇杷叶旋覆花枳壳苏梗厚朴各10g大黄6g大枣6枚生姜甘草各3g 70剂
四诊:9月30日。服药后食纳日益增进,5剂后基本正常,25剂后每天可进400g米饭。
胃肠钡透示:贲门狭窄较前好转。服至40剂病情有反复,进食后有土顶感,时胃痛与咽部异物感,兼少腹疼痛,舌苔中后黄腻,舌边有瘀点,溯及有长期气郁史及劳累过度史,舌边瘀点,脉细而涩。证属宿瘀为患,血府逐瘀汤主之。
处方:桃仁泥12g柴胡3g当归生地川牛膝各10g枳壳赤芍甘草各6g桔梗川芎各5g 15剂服11剂后少腹疼痛著减;又4剂少腹痛止,进食气逆上顶感著减。1983年10月19日以显效出院调理。出院后续服上方两个月,气郁则间服半夏厚朴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威灵仙、天冬、代赭石,各症逐渐消失,恢复正常田间劳动。1984年9月22日来院食管钡餐透示:食管贲门段已正常。嘱继续戒气恼,节饮食,忌刺激性食物,停药饮食调理。两年后,陪婆母来院治病,云康复如常,两年内一直未犯。随访迄今18年,诸况均佳。
按语:贲门狭窄属中医学“噎膈”范畴。每责之肝郁气滞,横逆犯胃,中焦运化失司,升降失调或恣食辛辣燥热无度,以致津伤血燥,气血不畅,日久瘀热停滞,痰瘀胶结,阻于气道,噎膈由生。诚如李中梓所云:“忧思悲恚,则脾胃受伤,津液渐耗,郁气生痰,痰阻不通,则气上而不下,妨碍道路,饮食难进,噎膈所由成也”。故临证每以开郁行气、化痰散结为施治大法。患者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泛泛欲吐、食入即吐,胃内胀满不适,实缘于忧思脾伤气结,气郁而生痰,而血瘀由生。痰瘀胶结,阻于气道则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脾胃受伤,胃失和降,则泛泛欲吐,食入即吐;脾胃气机不畅则胀满疼痛;舌淡红、苔白、脉细为脾胃气虚不运之征象。李师认为,本病初期多实证,该患病程3个月,缠绵不愈,必胃气更伤,气血两虚,虚实相兼。若屡投降逆化痰之剂,恐耗伤正气,诚不可取也。《素问?平人气象论》云:“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已为至理名言。因此李师认为调气方面,还在于扶脾和胃。故当初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味以和胃降逆,化痰解郁,佐以清热。俟烦除热平,即在上方中加入太子参补脾益胃;胖大海开宣肺气,因肺为气之主,肺朝百脉;以大队理气燥湿化痰药行气消积,降逆除满,多次少量冷服,服10剂吐即显著减轻。三诊再予旋覆代赭、半夏厚朴、大黄甘草汤加枇杷叶、威灵仙,补气降逆,安胃和中。嘱适寒温、节饮食、怡养性情。俟胃气得复,太子参易为明党参鼓舞清阳,健运中气。药后食纳日益增进,5剂后基本正常,25剂后可食400g,胃肠钡餐透示:贲门狭窄较前好转。后因病情反复,兼少腹疼痛,舌边有瘀点,脉沉细而涩,李师认为肝郁气滞久则血瘀,遂投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以化瘀滞。计服药15剂,少腹疼痛得瘥,进食气逆上顶感显著减轻。出院后再以上方续服,气郁时服半夏厚朴合甘麦大枣汤加威灵仙、天冬、代赭石,各症消失,恢复正常田间劳动。1年后胃肠钡透示:食管贲门段已正常。随访安然无恙。此先后次第有序,方可言治也。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