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痰、气虚、畏寒、瘀、
【医家】洪广祥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哮喘、痰、气虚、畏寒、瘀、哮、不解、郁、舌质偏红、端坐呼吸、脉细弦数、喉间痰鸣、不能平卧、肾阳虚衰、张口抬肩、不易咯出、指甲青、苔白滑、苔薄白、唇紫、寒痰、发绀、发热、寒凝、产后、汗出、咳嗽、口唇、气喘、舌润、痰白、脉细、痉、喘、湿、痛、
【内容】
温督散寒治喘案。
初诊:1991年4月18日。
主诉及病史:自1984年产后感寒而发哮喘,此后每年冬季易发。近年来病情加重,常3~7天发作一次,用氨茶碱不能缓解,口服强的松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可收暂时之效。近两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哮喘,持续不解,服中西药效果不显,门诊以“哮喘持续状态”收住院治疗。入院后经西药抗感染、解痉、给氧等对症处理,哮喘未见明显缓解。
诊查:体温36℃,呼吸30次/分,脉搏110次/分,血压75/53mmHg。急性痛苦病容,端坐呼吸,口唇发绀,两肺听诊满布哮鸣音及少许湿性啰音。中医诊查所见:气喘不能平卧,汗出,张口抬肩,喉间痰鸣如锯,咳嗽痰白而稀、量多,口唇指甲青紫,鼻头冰冷,肢末不温,下肢畏寒特甚,无发热。舌质偏红暗而嫩,苔薄白,脉细弦数。
辨证:阳气虚衰,寒痰郁遏。
治法:温阳散寒,宣降肺气。阳和汤。
处方:生麻黄10g肉桂10g炮姜6g白芥子10g鹿角胶10g(烊化)熟地黄15g7剂
二诊:药服第一剂哮喘渐解,余症减轻,但痰不易咯出。舌润,苔白滑,脉细。两肺听诊哮鸣音(+~++),原方加皂荚6g、法半夏15g、细辛5g、白术15g,7剂。
三诊:服药十余剂,哮喘控制,哮鸣音(士)。续用上方服药半个月,病情稳定出院。
按语:本案为阳气虚衰、痰瘀郁遏、气道壅塞所致。由于阳气虚衰,无力驱寒散瘀,致使痰瘀交结阻塞气道,故哮喘持续不解。心肺阳气虚衰者,多见背畏寒特甚如例二;肾阳虚衰者,下肢畏寒特甚,故本例以阳和汤变通治疗,取其温阳散寒通滞之功。方中肉桂、炮姜温肺散寒,鹿角胶温督脉,熟地黄补肾,麻黄、白芥子助姜桂散肺中之寒凝且宣降肺气,加用千婚汤(牙皂、细辛、法半夏)以增强涤痰之功,加白术以杜生痰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