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泄泻、外感、内伤、虚、

【医家】戴丽三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湿、泄泻、外感、内伤、虚、脾虚不运、肾阳虚衰、五更泄泻、舌淡苔少、脾气虚、脉沉细、脾阴虚、脾阳虚、伤食、肝郁、腹痛、洞泻、气陷、湿阻、脱肛、脐痈、
【内容】
温肾健脾案。
初诊:1982年12月9日。
主诉及病史:五更泄泻延至数月,迭经医治,终无起色。每于寅晨之时,脐痈作泄若溺,俟鸣声数响,其泄方止,更衣之后粪门坠胀。
诊查:形寒腰冷,脐围腹痛,便稀夹有多量黏冻。舌淡苔少,脉沉细。
辨证:脾虚不运,肾阳虚衰。
治法:温肾补脾,固肠收涩。
处方:故纸15g吴茱萸3g煨肉蔻5g五味子10g附片5g白术12g姜炭3g川椒10g赤石脂15g党参10g炒米壳5g炙甘草5g
复诊:药进5剂,形体温和,诸症好转。守方加减服药三十余剂,晨睡安然,顽疾尽除。
按语:治泄法众,必辨证求因而立之。经云“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是也。泄泻分外感与内伤。外感括有湿、寒、热、暑作祟,概与湿邪最关。《沈氏尊生书》云:“湿兼风者飧泄也,湿兼热者下肠垢也,湿兼寒者鸭溏也,湿兼虚者虚泄也”,其理甚昭。内伤者,浅伤脾,深及肾,枢在肝,而其病变中心乃以脾(胃)为主。盖湿盛最易困脾,肝郁最易乘脾,伤食最易损脾,肾寒最易侮脾,是泄泻无不由于脾也。脾气虚则时溏时泄,脾阴虚则泄频量少,脾阳虚则洞泻不止,脾(中)气陷则不禁脱肛。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所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故本病之特点是湿阻为主因,脾病为要变。所以上四例之立法有渗湿健脾、抑肝扶脾、养胃润脾和温肾补脾之分,但均以治脾为要点。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