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瘀、有瘀斑、痛、经间

【医家】蔡小荪
【出处】蔡氏妇科流派临证精粹
【关键词】月经、瘀、有瘀斑、痛、经间期出血、瘀热、脉细弦、舌苔黄腻、出血、焦虑、血块、腹疼、乏力、腰酸、下后、淋、肝肾亏虚、舌质淡红、肝肾不足、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数、恶血、腹痛、脉细、目翳、舌胖、失血、死胎、苔薄、血淋、瘀血、舌红、积、
【内容】
吴某,女,34岁,未婚。
初诊 2008年7月13日。
患者因月经中期滴血淋漓不尽8年,曾长期进行中医治疗,但症状无明显好转而前来就诊。月经史:14岁初潮,月经周期30日,经期7日。平素月经周期尚准,但每次月经中期下红,淋漓旬余并与下次月经相连,量不多,伴少腹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末次月经2008年6月18日。外院检查子宫及附件B超无明显异常,排除器质性病变可能。经量偏多,伴有大量的瘀块且有腹痛。刻下y道下红一周余,疲惫乏力,情绪焦虑,腰酸,脉细弦,大便偏干,舌苔黄腻,质淡红,边有瘀斑。证属:瘀热下注,肝肾亏虚。经事将届,姑先清理瘀热,补益肝肾,调理冲任。方药:
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10g 白芍10g 熟地10g 砂仁3g(后下) 乌药10g 生蒲黄30g 五灵脂10g 花蕊石15g 制香附15g 生黄芪30g 椿根皮12g 败酱草30g 红藤15g 川楝子10g 川断12g 狗脊12g 艾叶3g 炒延胡索15g。


12剂。
再诊 2008年7月17日。
上药未服完即来就诊,患者诉服前方3日即行经,量多如注,挟有暗红色瘀块,并下一块如印泥盒大小的血块,块下后自觉身体轻松,经量减少,脉滑数,舌胖有瘀斑,上方尚有,予拟扶正清瘀调理。方药:
炒潞党12g 云苓12 g 赤芍10 g 丹皮10 g 败酱草30 g 红藤15 g 鸭跖草15 g 川楝子10 g 椿根皮12 g 鸡冠花12 g 青皮5 g 陈皮5 g 乌药10 g 磁石30 g 茶树根30 g 火麻仁20 g 女贞子10 g 旱莲草20 g 地榆炭30g。

经净后服7剂。


三诊 2008年8月3日。
时逾中期,BBT未升,脉细,舌红有瘀斑,苔薄。拟育肾培元。方药:


云苓12 g 生熟地各10 g 仙茅10 g 淫羊藿12 g 巴戟天10 g 肉苁蓉10 g 鹿角霜10 g 炙龟甲10 g 紫石英30 g 败酱草30 g 红藤15 g 枳壳10 g 火麻仁20 g 磁石30 g 茶树根30 g 女贞子10 g 旱莲草20g。


14剂。
四诊 2008年8月17日。


末次月经8月17日,经行准期,中期未出血,余无所苦,脉细弦,舌淡红,苔黄腻,有瘀斑。拟调冲任。方药:

当归10 g 白芍10 g 熟地10 g 制香附10 g 生蒲黄30 g 血竭3 g 花蕊石15 g 艾叶3 g 炒延胡索15 g 败酱草30 g 川楝子10 g 红藤15 g 川断12 g 杜仲12 g 泽泻10 g 大青叶30 g 炙黄芪15 g 生山楂15 g 枳壳10g。
7剂。


此后经行准期,BBT双相,中期出血消失。调理半年未再复发。

〖按〗患者经间期出血8年,且持续半月与经期相连,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因此与男友分手,耽误了婚姻大事,精神极为痛苦。来诊时,正值经前期,y道仍有下红,伴少腹疼痛,舌苔黄腻,舌质淡红边有瘀斑,脉细弦,此乃下焦瘀热,故治疗以活血化瘀,清理瘀热为主。方以四物汤为基础养血活血,加失笑散活血化瘀止血;方中用花蕊石极为重要,《本草纲目》记载:花蕊石“治一切失血伤损,内漏,目翳。”“花蕊石,其功专于止血……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用此药散瘀止血,将多年内积的宿瘀一并打碎排出;香附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效;配伍椿根皮、败酱草、红藤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根据患者伴有腰酸,情绪焦虑,疲惫乏力等肝肾不足表现,加川断、狗脊补益肝肾;佐以艾叶温宫止痛。药证相符,故效若桴鼓。经行爽快,并下一块如印泥盒大小的血块,块下后反觉身体轻松,经量也随之减少。7日经净,经净后以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理气之品如乌药、陈皮、青皮等,以达到“气行则血行”的目的。服7剂后未出现经间期出血,再随月经周期调理,运用育肾培元法温补肾阳,少佐清热解毒药。服14剂月经准期,患者甚为感激,之后随访继续按照月经周期调理2月,均未出现经间期出血,月经周期准,基础体温变为双向,患者告愈。


经间期出血本非大病,然而本患者就医8年,长期服用中药治疗,但症状无明显好转。参考其以前病例,大多为凉血止血,今一改前法,用化瘀止血,清利下焦之热,随即大块瘀血排出,中期下红淋漓不尽即刻消除,基础体温由单相变为双相,从此精神好转,诸多不适烟消云散。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