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内热、淋巴结核、脉弦细
【医家】赵金铎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阴虚内热、淋巴结核、脉弦细、苔薄白、低烧、盗汗、舌质红少苔、脉弦细而数、余邪未尽、五心烦热、痰中带血、全身乏力、舌淡红、肿瘤、消瘦、胸痛、咳嗽、骨蒸、肺病、中毒、润肺、虚、
【内容】
张某,男,31岁。
初诊:1982年5月13日。
主诉及病史:1982年初始觉咳嗽、胸痛、痰中带血,继而出现午后低烧、两颧潮红、全身乏力、五心烦热、盗汗、纳谷不香,并逐渐消瘦。于某医院×线检查发现肺门部有1cm×2cm大圆形阴影,拟诊为“肺部肿瘤”、“淋巴结核”而行手术探查,术后诊为“肺门淋巴结核”,即按“抗痨”治疗五月余,症状略有改善,但伤口一直未能愈合,低烧38℃持续不退,遂来我院求治于中医。
诊查:阅舌质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辨证:病属“风痨”,乃阴虚内热,余邪(中毒症状)未清。
治法:滋养以扶阴液,和解以清余邪。
处方:宗秦艽鳖甲汤意化裁。炙鳖甲20g丹皮9g炙百合20g地骨皮10g青蒿9g炒知母9g银柴胡6g当归9g秦艽9g炙百部9g甘草6g生龙牡各20g(先入)15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伤口已愈合,有新生的肉芽组织,体温降至36.8℃,大便仍未成形。舌微红,苔薄白,脉弦细稍数。药见效机,但脾土未扶,宗“虚则补其母”之旨,拟培土生金之法。
处方:党参12g北沙参12g淮山药20g百部9g连翘9g炙百合15g陈皮9g竹茹9g地骨皮12g丹皮9g甘草6g明天冬9g15剂,水煎服。
三诊:药后诸症大减,伤口愈合,体温平稳,纳谷增进,便已成形。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稍数有力。仍守培土生金法。
处方:党参100g白术60g云苓60g苡仁100g陈皮30g砂仁20g甘草20g当归40g丹皮40g百部60g上方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服1丸,日服2次。经调理两月余,诸症痊愈,随访至今病无复发,已恢复工作。
按语:该案据其脉症,初辨为阴虚内热,余邪未尽,故方以鳖甲、知母滋阴,当归、丹皮补血、和血、凉血,配地骨皮除骨蒸、止盗汗。病属风邪入里,故以秦艽、银柴胡长驱阴分透邪外出,青蒿苦寒芬芳引诸药入肝、清热除蒸,百部、甘草以润肺,龙牡以固表敛汗。因肺病及脾,土不能生金,二诊、三诊均以补脾益肺之法,尤其是三诊以丸方缓调,更符合《内经》对慢性病的治疗要求,做到“必养必和,待其来复”之旨。土为万物之母,况风痨之病,病之要害在于肺脾,故最后以补脾土而竟获全功。《医碥》说得好:“饮食入胃,脾为运行其精益之气,虽四周布诸脏,实先上输于肺,肺气受其益,是谓脾土生肺金,肺受脾之益则气愈旺”,可谓切中肯綮,要言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