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肝炎、鼻衄、阳黄、舌

【医家】傅宗翰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湿热、肝炎、鼻衄、阳黄、舌红、脉小、腹胀便溏、苔薄黄、舌质红、舌边、肝病、齿痕、
【内容】
周某,男,14岁
初诊:1976年5月24日。
主诉及病史:1975年6月患肝炎以来,转氨酶一直高而不降,肝功不正常,HBsAg持续阳性,超声波示“肝上界6肋间,肋下1.5cm,剑突下2.5cm”。
诊查:今日门诊主诉食欲不旺、精神欠振、间或鼻衄,无腹胀便溏。舌质红、苔薄黄,脉小弦。近次肝功检查。麝浊20单位,锌浊20单位,谷丙转氨酶135单位。
辨证:合参脉证,是肝病日久,湿热逗留不尽,深人营分,一时难以清化,拟方如次。
处方:生地12g赤芍6g丹皮6g垂盆草12g紫草5g连翘6g金刚刺12g绿豆衣10g穞豆衣12g生草2g
二诊:服药2周,精神食欲渐渐好转,偶有鼻衄,舌质略红脉偏弦,复做肝功:麝浊12单位,锌浊14单位,谷丙转氨酶40单位以下,HBsAg暂转阴性。营分余邪,负隅顽抗,除恶务尽,穷寇当追。
处方:生地12g丹皮6g赤芍6g紫草9g垂盆草12g绿豆衣9g大黑豆12g绿梅花3g广角粉0.6g鲜石斛12g生草3g明党参6g
三诊:鼻衄已止,舌红转淡,肝功正常,HBsAg虽曾转阴,但有反复,自觉疲乏,形瘦脉小,舌边略有齿痕。贼去城空,当为剿抚兼施。
处方:太子参10g黄芪10g生炙草各2g丹皮6g紫草9g绿梅花3g垂盆草12g玄参6g鲜石斛10g大黑豆12g广角粉0.6g先后治疗3个月,恙情步步向愈,随访观察5个月,4次肝功正常,HBsAg均为阴性。
按语:此类肝炎,虽然不如阳黄病势之急,症状不如阳黄之重,但往往邪势留恋迁延难治。中医向有“病久入络”之说,何况肝炎以湿热为主因,湿热之邪,最易胶滞粘着,既可阻碍气机于上焦,又能渗透侵扰于营络,因而一般清利湿热、调理气机之剂,不啻隔靴搔痒。本病古无此名,今无专方,遂独立思考,别开生面,从犀角地黄汤、三豆汤悟出清营解毒、搜剔络邪之法,一诊投紫草、生地、赤芍、丹皮为清营向导,以垂盆草、连翘、金刚刺、绿豆、穞豆衣、生草清肝解毒,泄化湿热。二诊再进一步,以广角代犀角,直走营分,深入巢穴。三诊时,舌红转淡,HBsAg尚有排徊,意为童年稚阴稚阳之体,气阴不充,不能一举而尽除余邪,改增参芪斛等,遂获痊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