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瘀、乳痈、胃热

【医家】王凤仪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急性乳腺炎、瘀、乳痈、胃热、痈、痛、肝胃不和、肝郁气滞、气血瘀滞、舌红苔黄、饮食不节、乳房肿痛、肿胀、小儿、产后、乳发、泻火、脉数、肝郁、肿块、断乳、出血、痰、疽、郁、
【内容】
乳痈(急性乳腺炎)
范××,女,30岁,病志号2645。
主诉左乳房肿痛7天。
病史患者1周前左乳房发生肿胀疼痛,疼痛牵引左上肢,曾到外科就诊拟注射青霉素,并建议切开治疗,但因青霉素试验过敏,不能应用,故来针灸科求治。
检查发育正常,舌红苔黄,心肺未见著变,肝脾未触及,左乳房于乳头外侧红肿,触之发硬,肿块如鸡卵大小,未有波动感,脉数。
诊断乳痈(急性乳腺炎),肝郁胃热。
治疗疏肝清胃,通络散结。
取穴:大椎、身柱、心俞、肝俞、膈俞、屋翳、肩井、极泉、内关、阿是穴。
操作:大椎、身柱、心俞、肝俞、膈俞、屋翳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火罐15分钟,每次选2~3穴,各穴交替使用,每日1次。肩井、极泉、内关用毫针泻法针刺,每日1次,留针30分钟。阿是穴隔蒜灸,每次灸5壮,每日1次。以上方法治疗7次而愈。
按语急性乳腺炎,哺乳期发生率为高,初产妇尤多见,多为细菌感染而来,如发现乳头有破裂,应立停哺乳,但需排尽乳汁。祖国医学称之为吹乳、乳痈、乳发、乳疽等,对本病的记述也颇多,如《千金方》说:“又有产后小儿口中呵吹,以致肿结而痈,名曰吹奶”。病因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肝胃不和,肝郁气滞,胃热熏蒸,乳络不通,火毒乘隙,以致脉络受阻,气血瘀滞而成。针灸治疗该病,在于疏肝解郁,清热消肿,故取阳明、太阳、少阳经穴。大椎、身柱宣阳泻火,心俞活血化瘀而祛毒热,肝俞疏肝理气而通络导滞,膈俞、屋翳活络散结,肩井、极泉为通络散瘀破结,内关调气化痰消瘀,加放血和隔蒜灸,收效较快,且无破坏乳腺管之弊,希推而广之。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