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湿热、黄疸、湿热疫毒、

【医家】周平安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肝胆湿热、黄疸、湿热疫毒、微恶风寒、壮热、汗出、湿热、无汗、湿、体倦无力、精神萎靡、恶心呕吐、皮肤黄、小便黄、肝大、肝炎、高热、目黄、表证、身黄、压痛、气闭、郁、
【内容】
袁某,女,29岁。
初诊:1989年2月10日。
主诉及病史:高热、呕恶、黄疸4天。
诊查:体温39.8℃,壮热无汗,微恶风寒,恶心呕吐,精神萎靡,体倦无力,巩膜皮肤黄染。急查尿三胆。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均为强阳性,肝下界肋下一指,质软,轻度压痛。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
辨证:湿热疫毒蕴结肝胆。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宣透疏解气机。
处方:茵陈30g柴胡15g虎杖15g连翘10g银花20g贯众20g黄连3g苏叶6g藿香10g薄荷6g(后下)大黄6g(后下)4剂,水煎服。
2月13日复诊:服药1剂后,周身微汗不断,内衣黄染,体温渐降。连服4剂,体温降至正常,呕恶已止,精神体力稍佳,纳谷亦增。肝功能报告:麝浊18U,麝絮++++,谷丙转氨酶2500U/L以上。继用丹参15g,紫参15g,茵陈30g,大枣10枚,五味子10g,败酱草20g,虎杖15g,生苡仁15g,黄芩10g,柴胡10g,生甘草5g。加减进退,连服30剂,转氨酶降至正常,麝浊麝絮均明显下降,继服20剂,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按语:汗法指用各种治疗方法达到汗出邪去目的的方法,包括使用通常意义上的辛温发汗之剂得汗,以及不用辛温发汗而得汗两种情况。汗法用于表证,根据证型不同而有不同用法,乃不言而喻;病邪入里,仍有因势利导,引邪外出之可能。此时用汗法多指后一种情况。本病例属“黄疸”初起,病机为湿热疫毒蕴结肝胆,表现为目黄、身黄、小便黄,肝大。湿热阻于中焦,枢机不利而见呕恶。壮热无汗又微恶风寒,为枢机不利引起表气闭郁之明征。治疗以清利肝胆湿热,宣透疏解为法,茵陈、柴胡、虎杖、大黄、贯众、黄连清利肝胆湿热,柴胡、苏叶、薄荷、藿香、银花、连翘宣透疏解气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湿热为患,徒清热则碍湿,徒去湿则助热,除当用清热解毒之品外,宣透疏解之品必不可少。其根本机理在于因势利导,透邪外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汗”比“清”更重要,“汗”是为了更好地使邪从表而解。故药后微汗出,正不伤而邪去其半,枢机已利,继用清解尽去其邪,加以扶正恢复肝功能的药物,月余而恢复正常。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