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咽痒、畏寒、发热、胸闷

【医家】陆芷青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湿、咽痒、畏寒、发热、胸闷纳呆、胸闷不舒、发热恶寒、苔黄腻、脉濡、不解、齿痕、恶寒、干咳、寒热、汗出、口淡、阳虚、内伤、外感、胸闷、咳嗽、痹、
【内容】
章某,女,50岁。
初诊:1990年8月11日。
主诉及病史:素体畏寒,近因酷热纳凉受寒、发热而来就诊。
诊查:发热恶寒,少汗,咽痒干咳,胸闷纳呆。脉濡、苔黄腻。
辨证:夏日感寒,内伤于湿。
治法:解表散寒,化湿和中。
处方:香薷9g藿香9g厚朴6g茯苓9g苍术9g陈皮4.5g杏仁9g桔梗5g黄芩6g生甘草4.5g 3剂
二诊:8月15日。形寒发热,咽痒咳嗽,脉舌如前。再予解表。
处方:荆芥5g防风5g前胡6g羌活6g柴胡6g桔梗5g枳壳5g杏仁9g茯苓9g生甘草3g 3剂
三诊:8月18日。二投辛温解表化湿之剂,寒热不解,胸闷不舒,口淡。考虑素体畏寒,细察其舌,苔虽黄腻而舌质偏淡,边有齿痕,乃改用温阳解表法。
处方:麻黄6g淡附片6g细辛2g桂枝6g茯苓9g杏仁9g薤白6g瓜萎皮6g炙甘草5g 3剂
四诊:8月22日。前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瓜萎薤白桂枝汤,药后得小汗,热解,咳畅,恶寒消失,但胸闷未舒。拟宣痹通阳。
处方:瓜萎皮9g薤白9g桂枝6g茯苓6g杏仁9g法半夏6g枳壳5g炙甘草5g 5剂
按语:盛夏外感,两投辛温表散而罔效,为阳虚之体,虽药证相宜,而力所不及之故。继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达表,始小汗出,形寒罢。足证治病应辨证求本,因人立法,不宜片面对症论治。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