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失眠、烦热、头痛、胁痛

【医家】刘赤选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痰、失眠、烦热、头痛、胁痛、癫、精神抑郁、脉数、重痛、痰浊、下午、郁、温病发热、小便频数、心烦胸闷、胸闷不适、表情淡漠、大便秘结、脉数沉实、痰火上扰、癫狂、苔灰、烦心、秽浊、昏倒、目赤、气郁、舌黄、湿热、头胀、胸闷、牙痛、湿、
【内容】
张某,男,40岁。
初诊:1972年3月16日。主诉(家人代诉)及病史:自1966年起,因思虑太过,久而成疾;初见精神抑郁,继而出现头重痛,心中烦热,胸闷,失眠,有时喃喃乱语,或呆若木鸡;1971年昏倒1次,曾经当地中医治疗,服药未效,症状逐渐加重。
诊查:诊时患者表情淡漠,神态呆滞,不欲言语,心中烦热,胸闷不适,头痛失眠,须服安眠药才能入睡,并见手颤,胁痛,牙痛,胃纳欠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脉数而沉实,舌苔霉酱样色。
辨证:此为痰火内郁,扰乱心神所致。
治法:治宜清心除烦,消痰化浊。用栀子豉汤加味。
处方:淡豆豉9g山栀子18g石菖蒲9g莱菔子9g桔梗9g橘皮6g紫金锭1.5g(送服)
二诊:3月20日。服上方药3剂后,患者自觉心胸舒畅,症状明显好转,两胁痛、头痛均减,大便已通,尚见手颤失眠,下午仍觉烦热,脉数,苔霉酱样色。前方已效,继服药3剂。
三诊:3月23日。患者已能自诉病情,各症俱已日减,精神较开朗,脉转弦数,舌苔灰黄。病已好转,但痰火未全消,继用消痰清热法。
处方:山栀子15g胆南星9g枳实9g川厚朴9g淡豆豉9g莱菔子9g瓜蒌仁15g石菖蒲9g甘草6g 3剂
四诊:3月27日。患者每日下午胸中仍烦热,下半夜已能入睡,头痛、胁痛俱已消失,胃纳好转,脉、舌象如前。继用前法而加重清心除烦之品。
处方:法半夏12g胆南星9g黄连3g竹茹9g枳实9g莱菔子9g川厚朴9g瓜蒌仁12g石菖蒲9g 3剂
五诊:3月30日。患者精神好,睡眠安宁,各症基本消失,惟觉时有头胀。继用前方加减,再服药9剂而愈。
按语:癫狂病多属实证,表现以神志异常为主。其病机或为气郁,或为痰火。《灵枢》曰:“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本例患者精神抑郁,头痛,失眠,神态呆滞,属中医之癫证。其病因病机,乃因精神受刺激,思虑太过,损伤脾气,脾气不运,痰浊内生,久而化热,痰火互结,扰乱心神所致。心烦胸闷,脉数沉实,舌苔霉酱样色等,均为痰火内郁之候;失眠、神态呆滞、时或喃喃乱语等症,是由痰火上扰而引起。故立清心除烦、消痰化湿之法治之。用栀子豉汤加味,以清心除烦。方中之胆南星、莱菔子、陈皮、瓜蒌仁除痰化浊;另用紫金锭送服,是取其辟秽化浊之功。诸药合用,除痰浊,清烦热,故各症俱解。刘老善用紫金锭(又名玉枢丹)于湿热秽浊所致之温病发热患者,然亦用于治癫证,可谓别具一格。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