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弦、肝火、腹胀如鼓、口燥

【医家】刘渡舟
【出处】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关键词】脉弦、肝火、腹胀如鼓、口燥咽干、五心烦热、面色青、癃闭、满闷、润肺、无苔、痰、郁、呼吸不畅、上下不通、肺失清肃、大便干结、阴阳离决、慢性肾炎、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舌红绛、下肢肿、肺阴虚、低烧、肝热、关格、抑郁、身热、肿胀、舌绛、虚、积、
【内容】
王某某 女,45岁。
患慢性肾小球炎1年有余,尿中常有蛋白及红、白血球,小便量少,一直住院服用“激素”治疗,病情不见好转。近日因情绪波折使病情陡然加重,小便点滴难下,而有尿毒症之险恶,已发出病危通知。家属恐慌万分,急邀刘老会诊。见患者面色青黯无泽,神情抑郁,腹胀如鼓,小便点滴而下,下肢肿胀按之凹陷。问其大便干结,一周未行,伴胸胁满闷,口燥咽干,五心烦热,低烧不退。视其舌红绛无苔,握其两手,脉弦出于寸口。辨为肝火刑金,灼伤肺阴,不能通调水道之证。急以开郁凉肝,清降肺气,开水之源头,以利三焦水道。处以“化肝煎”加味。
青皮9克 陈皮9克 丹皮9克 栀子9克 白芍12克 土贝母9克 泽泻6克 麦冬30克 沙参30克 紫菀9克 栝蒌皮12克 枇杷叶12克 通草9克 茯苓40克
服药后小便缓缓而下,大便畅通,肿胀渐消,两周内体重减去十五斤,余症皆随之好转。继以调理肝脾之法,终于转危为安。
按:癃闭一证情属危急之候,见于临床,有虚有实。本案癃闭继发于慢性肾炎之后,其危重之势可知,处理不当,每可导致阴阳离决,上下不通的“关格”证。本案辨证关键在于“脉弦出于寸口”,寸部候肺,弦为肝脉,寸部脉弦,则为肝郁化火,刑金伤肺之象。金被木伤,肺阴灼伤,肺气失于清肃下降之职,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见小便量少,点滴而下。正如李用粹《证治汇补》所说:“一身之气关于肺,肺清则气行。肺浊则气壅,故小便由肺气不能宣布者居多”。小便不下,水液因之蓄积于内,则必伴腹胀如鼓。肝气郁结,则胸胁满闷,面色青黯。肺失清肃则呼吸不畅,大便不行。身热、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舌绛无苔,皆为肝火旺,肺阴虚之证。故治当疏肝清热,润肺降气,肺气一降,则水之上源洞开;肝气疏达,则三焦水道通利。
“化肝煎”出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由青皮、陈皮、芍药、丹皮、栀子、土贝母、泽泻七味组成,为疏肝清热降气之良方。方用青皮、陈皮疏肝理气;丹皮、栀子清热开郁;白芍养肝阴,清肝热,敛肝气;贝母降气化痰,泽泻通利下行。但本方疏肝、清肝之品有余,而润肺、降肺之药不足,故于方中加沙参、麦冬滋养肺阴;紫菀、枇杷叶肃降肺气;栝蒌皮宽胸利气,清肺化痰;通草、茯苓以通利水道。全方疏散之中佐以酸收,清降之余伍以润养,俾使肝火降敛,肺气清肃,则水津自历三焦水道而下输于膀胱,小便得通。药中其鹄,故获良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