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伤寒、湿热、热重于湿、
【医家】
【出处】中医内科急症医案辑要
【关键词】湿、伤寒、湿热、热重于湿、腹痛、中气、痛、发热恶寒、倦怠乏力、口渴引饮、湿重于热、不恶寒、脉虚软、舌质红、苔黄厚、便溏、头眩、心热、压痛、倦怠、滑数、高热、郁热、谵语、身热、虚、燥、
【内容】
湿热内陷,蒙蔽心窍(肠伤寒)
蒋××,女,44岁,工人。
患者于1968年11月外出受凉后,发热恶寒,头眩痛,全身倦怠,四肢疼痛。3日后发高热,而不恶寒,口渴引饮,腹痛,便溏1日3~4次。
检查:体温40.5℃,神识昏惑,时发谵语。心肺正常,腹部压痛不显,肝于肋下可触及,脾未触及。化验:白细胞3,000/立方毫米,血红蛋白10克%,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便培养阴性,伤寒血凝集试验阳性。脉右沉数,左弦数有力。舌质红,苔黄厚。
证属:湿热内陷,蒙蔽心窍。
治宜:清热化湿,醒神开窍。
处方:银花生石膏鲜茅根各30克重楼24克连翘旱莲草薏苡仁各15克葛根黄芩知母各12克黄连栀子各9克送服安宫牛黄丸1丸。
二诊:前方连服三剂,二剂后身热渐退,体温降至38.2℃,神识渐清醒,腹痛减轻,便不溏泻。脉象转浮而现滑数,由毒邪由里达表,由营转卫之象。应趁毒邪外达之机,予以清宣透达之剂,使毒邪迅速外泄,正气逐渐恢复。
处方:银花连翘杭芍各24克葛根早莲草各15克知母鲜菖蒲各12克黄连黄柏各9克银柴胡甘草各6克羚羊粉1.5克(冲)送服局方至宝丹1丸。
三诊:热退,食欲好。脉虚软,身觉倦怠乏力。再予生津益胃之剂而愈。
原按:本病病变主要在脾胃,胃属阳主燥,脾属阴主湿,故湿热之邪,侵入中焦。中气实者,病多在胃,而热重于湿;中气虚者,病多在脾,是湿重于热。本例系热重于湿。故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泄火,重楼除清热解毒外,尚入厥阴肝经能达平肝熄风之功。芩连清热祛湿、知母、石膏清气分之热,栀子清宣郁热,鲜茅根清热生津止渴,葛根解肌退热、升阳止泻,薏苡仁淡渗利湿。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开窍安神,配合汤剂,以达气营两清之效果。二诊时减石膏、重楼等,加银柴胡凉血以退热,鲜菖蒲芳香化湿开胃。羚羊清心热,凉肝熄风,局方至宝丹开窍辟秽解毒。热退后津液耗伤,加生地、麦冬养阴凉营,石斛、山药养阴生津,丹皮、银柴胡凉血退余热,使邪去正复。
(《邢锡波医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