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心气虚、手少阴经、面

【医家】高镇五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心悸、心气虚、手少阴经、面色少华、感冒发热、舌质淡、愈后、抑郁、胸闷、五脏、时复、少苔、气短、感冒、乏力、
【内容】
心悸(频发性室性早搏)
朱××,女,17岁,学生。1980年9月26日初诊。
主诉心悸半年多,遇劳则发。
病史半年前感冒发热,心悸。经治疗感冒愈,心悸未能消失,每遇疲劳,即感心悸。今年秋试考大学,学习应试,感到疲劳。大学考上后,录取在××大学,但在入学健康检查时,诊断为频发室性过早搏动。学校嘱治愈后,健康复查后正常再入学。今自觉胸闷,心悸,气短,乏力。
检查神情抑郁,面色少华,舌质淡少苔,脉象沉细频发结代。心电图检查:频发室性早搏。
诊断心悸(频发室性早搏),心气虚型。
治疗益气宁心。
取穴:神门、内关。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选用32号1.5寸不锈钢毫针,施徐疾补法,“得气”感应徐缓舒适,留针20分钟,期间隔5分钟运针15~30秒钟,增加一下针感。
出针后,患者自觉胸部舒适,脉律正常。心电图即时复查,为正常心电图。
为巩固疗效,每天针治1次,治法同前。连续治疗6次,自觉症状已无,早搏消失。经学校体检复查合格,批准入学。
按语根据患者症、脉、舌的表现,辨证为心悸,心气虚型。病位于心脏及其经络,故选用心经和心包经的神门、内关组成处方。神门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手少阴心经脉属心,手少阴经别“属于心”,手少阴别络“入于心”,说明心脉与心脏联系很密切。《灵枢·九针十二原》日:“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故取心经之原穴神门,与心包经之络穴内关相配,则是一种“原络”配穴法。内关之穴义,已详例1,不再赘述。该例心悸,为心气虚型,毫针操作用补法,所施徐疾补法,是遵照《灵枢·终始》篇的“谷气来也徐而和”经旨,要求缓慢得气,针感柔和舒适。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