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瘀、压痛、痛、苔薄腻

【医家】庞津池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腹痛、瘀、压痛、痛、苔薄腻、脉细、漏下、拒按、妊娠、聚、虚、腹痛剧烈、腑气不通、体温下降、赤白带下、气随血脱、两胁刺痛、苔薄黄、腹隐痛、脉沉细、脉濡细、身颤抖、血崩、滞下、低热、发热、肢冷、腹疼、胀痛、瘀结、身热、血积、便泻、口苦、胸闷、下午、亡阳、头晕、头痛、肿块、腰酸、
【内容】
姚某,女,41岁。
初诊:1965年11月17日。
主诉及病史:经阻57天,2周来下腹隐痛,漏红11天,今日腹痛剧烈,肢冷泛恶,急诊入院。患者面色?白,浑身颤抖,腹痛阵阵,拒按肌紧,两胁刺痛,胸闷如窒,肛区坠胀;漏下绵绵,色暗量少。脉沉细,有时难以应指;苔薄腻,质暗淡。
诊查:宫颈提痛剧烈,宫体大小正常,右侧可能及6cm×8cm大小块物,质软,触痛明显;左未及块物,后穹隆穿刺阳性,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血压60/40mmHg。
辨证:证属胚破血崩,瘀聚腹中,血不归经,气随血脱,亡阳之象。
治法:急需回阳救逆,以挽垂危,佐以活血归经、化瘀生新,标本同治。(1)人参片10片,即刻吞服。(2)别直参粉6g(冲服)熟附块12g(先煎)茯苓12g赤芍12g桃仁12g桂枝9g丹皮参各9g红花6g炮姜3g炙草3g参三七粉3g(分吞)(3)输血300ml。下午体温上升至38.4℃,加入银花30g、红藤30g,服第二煎。服上方药2剂后,腹部胀痛减轻,泛恶已止。
检血:红细胞计数2.33×10ˉ12/L,血红蛋白40g/L。11月18日又输血300ml。
二诊:1965年11月19日~1965年11月20日。腹痛腰酸大减,寒颤发热,体温39.5℃,头痛泛恶,赤白带下,大便欲解不下,口苦且干。脉濡细数,苔薄黄。正气大伤,邪乘虚入,瘀结下焦,腑气不通,治以和解清热,理气化瘀,佐以荡涤为法,但仍需顾及正气。
处方:柴胡9g炒山栀9g银花30g连翘30g红藤30g败酱草30g丹皮参各15g赤芍12g桃仁12g红花6g制香附12g失笑散12g(包)炙乳没各6g生川军3g(后下)另朝鲜白参6g另煎冲服。服上方药后腹痛已瘥,惟转侧时左少腹疼痛,体温下降至37.8℃,再服上方药1剂,加番泻叶1.5g泡服,大便泻下。20日病情渐平稳,按腹部柔软,左下腹有活动块物,有压痛,检红细胞计数2.7×10ˉ12/L,血色素72g/L,小便妊娠试验阴性。
三诊:1965年11月21日~1965年11月28日。低热徘徊(37.5~38.5℃),腹痛乍轻乍剧,但能忍受;漏下绵绵,纳谷较香,二便渐趋正常,面唇无华,头晕萎软,下腹包块拒按。脉细,苔薄腻。病势渐趋稳定,但气血耗损未复,瘀块留滞,邪热缠绵。治以益气养血,化瘀清热。
处方:党参15g当归15g银花15g丹参12g赤芍12g米桃仁各12g三棱12g莪术12g白术芍各9g红藤30g制香附9g炙乳没各6g腹痛加剧时,加桂枝6g、红花6g、青皮6g。经上方药治疗7天。妇检:宫体偏右,正常大小,轻度活动,有压痛,体右后方有一块约10cm×9.5cm×8cm,凸向后穹隆,界限清楚,固定,有明显压痛。
四诊:1965年11月29日~1965年12月25日。身热渐退,腹痛较减;能起床、站立,渐至行走;漏红减少,纳食渐增,面转红润;惟右下腹癥块未消,有隐痛。苔薄腻,脉细。邪热渐清,气血未复,瘀血积聚成块,留滞下腹。《经》云:“坚者削之,留者行之,虚者补之,热者清之”。宗经之旨,兼顾为法。
处方:当归15g赤芍15g桃仁12g丹参12g熟地黄12g党参9g黄芪9g制香附9g桂枝6g红花6g炙乳没各6g红藤30g败酱草30g银花30g连翘30g上方药每日1剂,服至12月8日,体温正常。血检:红细胞计数3.5×10ˉ12/L,血红蛋白103g/L,尿妊娠试验3次阴性。妇检:包块缩小至6cm×7cm大小。于上方中去银花、连翘、红藤、败酱草。至12月25日,已能起居饮食自理。血检:红细胞计数3.94×10ˉ12/L,血红蛋白110g/L。门诊随访至5月13日,妇检:宫体中位,大小正常,倒向右侧,于宫体右后方有一3cm×2cm×2cm大小的条索状肿块,质中度,无压痛,左侧附件(一)。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