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气滞、虚、肿胀、郁、

【医家】王孟英
【出处】回春录新诠
【关键词】血虚、气滞、虚、肿胀、郁、饮食不进、不得卧、腹胀、痞满、气逆、气郁、便秘、跗肿、下利、郁热、月经、误补、喘、痛、湿、
【内容】
壬寅春,邵小墀室,患汛愆。释医诊以为妊,广服保胎药,渐至腹胀跗肿,气逆碍卧,饮食不进。入夏延孟英视之,曰:血虚气滞,误补成胀也。先以:黄连 厚朴 山查 鸡内金 橘皮 大腹皮枳实茯苓 栀子 楝实杏仁 紫菀 旋覆等药,稍佐参、术服之,气机旋运,胀去食安。渐入滋阴养血之治,数月经行而愈。
按:血虚之证,“虚者补之”,法原不偾。何以服药而反成肿胀?盖此案血虚,更兼气滞。夫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而血亦滞。故补血必兼理气,否则反郁阻而为害矣。
然理气之法,不离治肺。以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化。肺气通调,则周身之气翕然从之,否则气壅於上;则喘逆不得卧。停郁於中;则痞满作胀,阻碍饮食,百病丛生。阻滞於下则腑气不宣,溺阻便秘。至於滞於肌肉、经络、脏腑,则为肿胀、痛、厥诸疾矣。故血虚补血,必兼气药。或加入开降、疏导之品,方为得法。试观前贤制方,无不如此。如补血汤之用黄芪,四物汤之芎、芍,其义可知。否则愈补愈壅,翻成此案之病矣。
王氏於此案,针对前医之误,先疏其滞以治其胀,用杏仁、旋覆。紫菀、肃肺理气,开发上焦;用厚朴、枳实、橘皮、腹皮、内金、山查疏中导滞除胀;以茯苓、川楝治下利湿消肿。又气郁久而化热,用黄连、栀子清解郁热。至於少佐参、术者,虽然首方之义不在於补虚,但本虚挟实之体而骤然疏导太过,亦伤正气,稍稍佐之以矫其弊。待气顺肿消,然后以滋填补血收功。此案之用药标本先后,层次井然,可谓有条不紊。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