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咳嗽、喘、支饮、气促、
【医家】钟耀奎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痰、咳嗽、喘、支饮、气促、肺气肿、脉细滑、汗出、舌质暗红、湿啰音、不得卧、痰多、痰饮、热闭、喘促、慢性支气管炎、感冒、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不宣、咳逆上气、咳声重浊、苔微黄腻、咳嗽减轻、痰浊闭阻、汗出多、舌质淡、干啰音、脉弦细、亡阳、喘咳、喘息、发热、风热、白浊、尿黄、咳逆、纳差、燥、湿、
【内容】
李某,男,58岁。
初诊:1991年12月26日。
主诉及病史:反复咳嗽,咯痰,气促十多年。症状加重5天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十多年前起咳嗽、咯痰,经治疗后好转,尔后每当感冒或疲劳时咳嗽发作。5年前因咳嗽加剧,兼见气促,住某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近几年来每于冬春季节发作频繁。5天前因工作忙碌疲劳感冒,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痰难出,经西医治疗,热退,但咳不止而来就诊。就诊时,咳声重浊,气促,有痰难咯出,懒言,胃纳差,尿黄,大便通。
诊查:精神差,面色紫暗,舌质暗红,微黄浊苔,脉细滑略数。呼吸30次/分,心率92次/分,双肺布满干性啰音,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啰音。诊为肺气肿合并感染,建议住院治疗。病者因多次住院均用西药、补液等效果欠佳而不愿入院。由门诊中药治疗。
辨证:证属痰饮(支饮),风热闭阻,肺气不宣。
治法:辛凉疏解,宣肺平喘。用越脾汤加减。
处方:麻黄9g生石膏12g北杏12g紫菀12g生姜3片款冬花12g射干12g前胡12g鱼腥草30g甘草9g每天煎服1剂,共4剂。
二诊:1991年12月30日。服药3剂,喘促明显减轻,但昨天复感新邪,喘促加重,痰难出。舌质暗红,苔微黄腻,脉弦细。上方加瓜萎仁10g,冬瓜仁30g。继续服用4剂。
三诊:1992年1月2日。喘息已平,但咳嗽增剧,尤以夜间为甚,汗出,痰多。双肺干啰音减少,湿啰音仍存在。脉细滑。改用降气化痰汤加减。
处方:苏子12g前胡12g陈皮6g法半夏12g茯苓21g北杏仁12g桑白皮18g瓜萎仁21g射干12g款冬花12g紫菀12g炙甘草9g 4剂
四诊:1992年1月6日。痰多易咯出,咳嗽减轻,呼吸平顺,照方7剂。
五诊:1992年1月13日。精神好转,间有咳嗽,胃纳改善,舌质淡,苔白浊,脉细滑。降气化痰汤合陈夏六君汤。
处方:苏子12g前胡12g陈皮6g法半夏12g茯苓21g党参20g白术12g炙甘草6g北杏仁12g紫菀12g7剂善后,病愈。
按语:上述二例,一为支气管哮喘,一为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是临床常见病,都是反复发作,发作时均喘咳,甚则倚息不得卧,属中医痰饮中的支饮;发作时都因邪气痰浊闭阻肺气,肺失肃降,因而咳逆上气,倚息不得卧。治宜祛邪宣肺平喘为主,但要辫别风寒、风热,随证施治。上述第一例是风寒闭阻,故予以温散风寒、宣肺平喘,用小青龙汤;第二例则属风热闭阻,予以辛凉疏解、宣肺平喘,用越婢汤加减。支饮患者服疏解药后,往往见汗出多,因而虽咳逆未平,也不宜再行汗解,以免耗伤心液,引起大汗亡阳;应改用一些既能平喘又不致汗出过多的方药,对这种病情,我常用明代叶文龄《医学统旨》之降气化痰汤。因为该方取用运脾燥湿化痰之二陈汤以杜生痰之源,以治其本,配入苏子、前胡、桑白皮、北杏仁、栝萎仁等宣肺平喘止咳之品以治其标。通过临床观察,使用本方,既能达到化痰宣肺平喘之作用,又不致汗出过多,因此它对支饮的治疗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