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血虚风燥、肌肤失养、

【医家】张志礼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瘙痒、血虚风燥、肌肤失养、燥、神经性皮炎、经久不愈、舌质淡红、素体虚弱、心血不足、皮肤瘙痒、摄领疮、无定时、牛皮癣、脉细缓、苔白、风癣、老年、劳累、干燥、癣、
【内容】
吴某,男,64岁。
初诊:1989年10月25日。
主诉及病史:近四年皮肤瘙痒逐年加重,痒无定时,始发于左颈部,渐波及背部,瘙痒无度,经久不愈。近一个月因工作紧张劳累,睡眠不好,皮损渐扩大泛发全身,瘙痒难忍甚至彻夜难眠。
诊查:左颈侧有8cm×4cm大片状肥厚皮损,表面粗糙,皮脊皮沟著明,局部色较深并可见散在抓痕血痂。躯干及四肢伸侧多片同样皮损,抓痕血痂明显。舌质淡红,苔白,脉细缓。
辨证:老年患者,素体虚弱,心脾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
治法: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处方:当归10g川芎10g二芍各10g首乌藤30g鸡血藤15g刺蒺藜30g红花10g苦参15g防风10g浮萍10g白鲜皮30g全蝎6g外用雄黄解毒散与百部酒混匀外搽。
二诊:服上方药7剂,瘙痒明显减轻,惟睡眠仍差。诊查见抓痕明显减少。前方去防风、浮萍,加珍珠母30g、炒枣仁15g。
三诊:继服上方药7剂,基本不痒,睡眠明显改善。诊查皮肤已无明显抓痕。继服药14剂痊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按语:神经性皮炎中医称为风癣、干癣、摄领疮、牛皮癣等,意指此病干燥不流水,厚者犹如牛项之皮,厚而又坚,因常发于颈侧受衣领摩擦有关,故而得名。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故而用当归、川芎、赤白芍养血润肤;以首乌藤、珍珠母、炒枣仁养血益心安神而止痒;再以鸡血藤、红花养血活血润燥;防风、白鲜皮、浮萍、全蝎驱风润肤止痒。以上诸药共奏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之功,故而收到良好效果,使四年不愈之顽疾不足一个月即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