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阴虚、燥、头昏耳鸣、正

【医家】产二陵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虚、阴虚、燥、头昏耳鸣、正虚邪实、脉弦数、暑湿、烦渴、伏暑、寒热、口干、咯血、脉缓、不解、舌光、痰热、胸闷、痛、痰、
【内容】
葛某,男,40岁。
主诉及病史:曾患咯血,时届秋分以后,原有暑湿内伏,复感新邪,导致寒热纷争,继而但热无寒,半月不解,胸闷体痛,烦渴不已。
诊查:胸前有白?,脉象弦数带滑,舌质光绛起刺。
辨证:素体阴虚,木火过盛,势必刑金,系正虚邪盛,胃阴大伤,夹痰蕴结,虚实相同。
治法:急拟扶正清解,兼化痰热。
处方:粉沙参9g大麦冬9g扁金斛9g陈蒿梗9g京元参9g肥知母9g生蛤壳15g生竹茹9g天花粉9g冬瓜子9g鲜藿梗9g鲜芦根1尺
二诊:药后热势减,津液渐复,?点晶明,邪从外达,胃气初复,稍入稀粥。脉弦数转缓,舌质转润而光。午后热象较高,口干唇燥,头昏耳鸣。再以清滋肺肾,佐入和胃。
处方:北沙参12g大麦冬9g生地12g扁金斛9g京元参9g川贝母6g制首乌12g怀山药12g生龟版15g(先煎)生白芍5g陈青蒿6g生熟谷芽各9g
三诊:里虚邪伏已减,元气不能抵御,一时难以肃清,热减津回。舌光如前,脉缓。再予原法出入之。
处方:西洋参5g(另煎服)大麦冬9g生地12g京元参9g扁金斛9g生龟版(先煎)12g怀山药9g大玉竹9g青蒿梗9g茯苓12g生谷芽15g茅芦根各30g
按语:此例秋温晚发,阴虚体质,适值燥气当令,又加伏暑,均阴液伤甚,乃致正虚邪实之候。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