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胸闷、瘀、心阳不振、
【医家】朱抗美
【出处】橘井流芳——上海曙光医院经典医案赏析
【关键词】心悸、胸闷、瘀、心阳不振、乏力、心血瘀阻、冠心病、纳少、见唇甲青紫、口干不欲饮、脉络瘀阻、唇甲紫暗、心气不足、心阳不足、血脉瘀阻、血瘀气滞、心悸胸闷、苔薄白、舌淡暗、汗出、动血、刺痛、脉缓、气急、舌脉、心痛、胸痛、虚汗、悸、虚、痛、
【内容】
周某,女,67岁,退休。2005年5月14日因“胸闷心悸反复发作3年余”就诊。
患者3年来反复发作胸闷心悸,动则气急,外院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房早”。平素服用普罗帕酮、丹参片等药物治疗但效果控制不佳。
体检:心率63次/分钟,早搏每分钟6~7次。
刻诊:胸闷心悸不适,时伴胸部刺痛感,唇甲紫暗,乏力汗出,口干不欲饮,纳少形瘦,夜寐不佳。舌淡暗,苔薄白,脉缓涩结代。
【诊断】中医:心悸(心阳不振,心血瘀阻);西医:冠心病,心律失常,房性早搏。
【治则与处方】活血化瘀,佐以温通心阳。处方为桃红四物汤加减:
全当归10g,川芎6g,赤芍10g,桃仁泥(打)15g,红花6g,丹参9g,延胡索10g,制香附10g,太子参15g,川桂枝6g,生龙骨15g,白芍10g,炙甘草4.5g。7剂
【治疗效果】7剂后复诊,胸闷心悸症状好转,胸痛减轻,再以上方加减治疗2月后症情渐趋平稳,但仍感乏力,再续方加强温补心阳之力,后症情稳定。
【按语】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心阳不振,阳气不能鼓动血脉运行,血脉瘀阻,使心失所养,则心悸胸闷;血瘀气滞,心络挛急则心痛时作;脉络瘀阻,故见唇甲青紫;心阳不足,鼓动无力,肢体失于温煦濡养,故见乏力虚汗,纳少形瘦;舌脉亦为心阳不振,心血瘀阻之佐证。本方以活血化瘀祛其“邪实”,稍佐通阳以治其“正虚”,药用桃红、赤芍、川芎、丹参活血祛瘀,当归养血活血,使瘀去而正不伤,延胡索、香附理气通脉止痛,孩儿参、桂枝益气通阳,生龙骨安神定悸。
(朱抗美医案,潘屹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