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症、食后、周身乏力、阴
【医家】殷克敬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嗜睡症、食后、周身乏力、阴阳失调、烦躁易怒、苔薄白、舌质红、头晕、头痛、神清、上午、乏力、聚、
【内容】
党某,男性,2o岁,学生。
初诊:1974年3月21日。
主诉及病史:食后欲睡,周期性发作近3年。患者3年来无任何原因而致食后乏力欲睡,醒后又如常人,多在上午发作,发作时烦躁易怒,周身乏力,急不可待,常不择地点坐卧入睡,严重时行走亦欲睡而摔倒,睡约一小时左右即醒,醒后无任何不适感觉,自觉记忆力明显减退,注意力不集中,饮食二便正常,无头痛、头晕等症状。
诊查:体健神清,舌质红、苔薄白,脉象弦细。
诊断:嗜睡症。
治法:宣发心阳、交通心肾,补阳泻阴。
取穴:百会、大陵、太溪、交信、跗阳。
操作: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百会、大陵、太溪用平补平泻法,跗阳用补法,交信用泻法,针刺2次后病情好转,连续10次治疗效果明显,继续治疗半月后发作性的嗜睡症再未发作。
按语:发作性嗜睡症,祖国医学称之为“嗜卧”、“善眠”等,最早见载《李向?诊要经略论》篇,认为是人体阴阳失调的现象,《奇经八脉考》云:“阳入于阴则寐,阴出于阳则寤”。《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为阳中之太阳”,心阳宣发,气血通达;故聚百会和心包经原穴大陵调理阴阳,通达气血,宣发心阳;肾经原穴太溪,交通心肾;交信、跗阳乃阴阳跷脉之郗穴,阴阳二跷脉会于目内眦,补阳泻阴调理阴阳之动态平衡,亦是经脉标本、根结、气衔理论的应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