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腹痛、y道流血、下午、淋
【医家】黄惠卿
【出处】妇科证治验录
【关键词】痛、腹痛、y道流血、下午、淋、腰痛、压痛、出血、月经、贫血、瘀、时轻时重、y道出血、压痛明显、血瘀气滞、烦躁不安、月经不调、腹部疼痛、白带多、脉革、苔白、拒按、音低、血块、闭经、死胎、虚、
【内容】
赵某某 女,34岁。于1960年7月31日入院。
主诉:下腹部疼痛及y道流血已一个月,由昨天下午腹部剧痛不能忍受。
病史:患者结婚二次,于19岁生一死胎,此后月经不调,月经周期间隔20~40天不定,持续7~15天之间,血色紫黑,量中等,经期腰痛,下腹痛,平素白带多,经治疗近年来好转。上次闭经47天后月经又来,至今一月淋沥不断,昨天下午腹痛难以忍受,其它未见异常。
西医检查:神志清醒,发育及营养中等,无贫血表现,头颈及胸部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柔软,下腹部触痛,无移动性浊音,血压110/80毫米汞柱。
化验检查:白血球6200/立方毫米,中性76%,淋巴24%;红血球330万/立方毫米,血色素11克%。
妇科检查:外阴正常,y道通畅,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举痛,左侧强于右侧,附件部未触到包块,后穹隆无饱满,有轻度触痛。
印象:(1)慢性输卵管炎急性发作; (2)子宫外孕?
入院后用青霉素10万单位,4小时一次,内服当归红花酊20毫升,日三次。经治疗后腹痛时轻时重,其他无变化,行动自如。
6月18日,患者腹痛突然加剧,呈贫血貌,左下腹压痛明显,有移动性浊音,左侧卧位时疼痛减轻,患者时烦躁不安。
妇科检查:y道出血同前,宫颈举痛极明显,后穹隆呈饱满,穿刺抽出血液,观察一小时无凝结。
化验检查:白血球9000/立方毫米,中性80%,淋巴20%;红血球285万/立方毫米,血色素9克%。
下午检查:红血球240万/立方毫米,血色素减至7克%。
最后诊断:子宫外孕破裂。
决定在西医妇科严密观察下,邀请中医治疗。
中医诊断:望诊,患者颜面苍白,呈显著亏血面貌,舌质赤而青,苔白黄厚而腻。闻诊,声音低微。问诊,主诉腹痛甚剧,不敢用手按,y道流血不止,色紫黑。切诊,脉革大而洪,切腹部痛胀拒按。
辨证施治:本病系胞室血瘀气滞而崩溃,阳虽施而阴不化,以致胎孕不得其养,血无所归,故成此危疾。施治方法宜用活血消瘀,除胀定痛之剂内服。
方剂组成:
酒当归13克 川芎6克 大腹皮7克 明没药6克 益母草15克 红花3克 焦山楂9克 官桂5克 生黄芪10克 粉草3克 赤芍7克 炒小茴香1克
黄酒一盅同水煎。一剂。
8月17日复诊:患者腰痛稍减轻,下腹部自觉有气体游走,虚恭多,y道流血量增多,并流出拇指大2~3个血块。
妇科检查:血压98—110/60~70毫米汞柱,红血球340万/立方毫米,血色素7克%。腹部浊音区未见扩大。原方再服二剂。药后腹部浊音区缩小,压痛减轻,红血球370万/立方毫米,血色素9克%,血压110/70毫米汞柱,其它症状均较前减轻。脉象浮紧,舌苔色黄,今再拟活血化瘀之剂。
处方:
酒当归13克 川芎6克 醋元胡7克 炒灵脂9克 明没药6克 生蒲黄9克 赤芍7克 益母草15克制香附9克 官桂5克 炙黄芪10克 红花3克 炒远志6克
水煎服,连服三剂。
患者腹痛明显减轻,y道流血减少,腹部浊音不明显,精神好转,食欲接近正常,患者能下床大小便。逐日复诊,随症加减前方,至8月30日停药。
妇科检查:浊音区消失,宫颈举痛不明显,后穹隆不饱满,无出血,无压痛,精神基本正常,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红血球497万/立方毫米,血色素13克%。共服中药14天,于9月14日痊愈出院。(《妇科证治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