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著、痛、湿、冷感、汗出、

【医家】张珍玉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肾著、痛、湿、冷感、汗出、肾经寒湿、脉沉细弱、苔薄白、面色红、温燥、舌淡、伤阴、劳累、寒湿、
【内容】
刘某,男,50岁。
初诊:1957年5月15日。
主诉及病史:病已2年,每于y茎勃起则向上弯曲,疼痛难忍,不能x交,腰部及睾丸有凉感,夜尿增多,余无所苦,经多方治疗无效。
诊查:面色红润,呼吸均匀,饮食、二便正常。形体较瘦,睾丸、阴囊未见异常。无腰椎损伤病史。y茎勃起则向上弯曲,如弓形,疼痛难忍,性欲减退,不能x交,腰部及阴囊时有冷感,思想压力较重,曾到省级医院检查,未能明确诊断。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辨证:y茎属外生殖器,中医学认为与肾有密切关系。《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肝脉过阴器,故本证与肝肾关系密切。“腰为肾之府”,肾寒及肝,故出现腰部冷感,y茎勃起而收引疼痛,系肾寒之证。
治法:温肾散寒,柔肝缓急止痛。
处方:肾著汤加味。甘草6g 干姜6g 茯苓9g 白术9g 芦巴子6g 炒白芍9g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日1剂。连服药6剂,而痊愈。
按语:肾著汤原为《金匮要略》方,治疗肾著之病。此病乃因“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即劳累汗出,使衣里冷湿,加之日久失治,寒湿之邪留于外府,著而不去,“病属下焦”,故名肾著。本证病位在外生殖器,隶属于肾,又为肝经所过之处,为肾经寒湿侵及肝经所致。因而采用肾著汤加芦巴子、白芍以治之。然而,病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法,意不在于温肾散寒,而在于燠土以胜水。正如尤在泾所云:“甘、姜、苓、术辛温甘淡,本非肾药,名肾著者,原其病也。”证属罕见,借肾著之意,妙在加芦巴子散寒止痛,且引甘、姜、苓、术入肾,加强散寒祛湿之效;加芍药养阴平肝,缓急止痛,并防温燥伤阴之弊。初服3剂,痛止曲伸,证情大减,继服3剂而痊愈。可谓药简力宏,奏效显著。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