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薄白、脉细数、郁、脂肪肝
【医家】张云鹏
【出处】上海名老中医医案精选
【关键词】苔薄白、脉细数、郁、脂肪肝、胸闷、气急、喘、慢性支气管炎、痰、高脂血症、下肢浮肿、足跟痛、肺气肿、高血压、气促、气短、脉细、腹胀、外感、瘀、邪热壅肺、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苔薄腻、手颤抖、心脏病、肝痞、多汗、抽筋、口苦、纳可、气喘、鼻塞、矢气、痰热、哮喘、心慌、眩晕、血瘀、气逆、
【内容】
林某,女,63岁。初诊2008年3月13日。
主诉:胸闷气急加重1周伴下肢浮肿。
患者胸闷气急1周,以往经常发作。2007年3月某院出院诊断:高血压2级、高心病、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脂肪肝。2008年2月测葡萄糖6.1mmol/L,三酰甘油2.58mmol/L。
现症:双下肢浮肿,气急,胀气,胸闷,纳可,便调,寐安。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数。
中医诊断:喘病,眩晕,肝痞。
西医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病,脂肪肝。
辨证:邪热壅肺,痰瘀互结。
治法及方药:清热泻肺,祛痰化瘀。
炙苏子15g 葶苈子20g(包煎) 象贝母10g 冬瓜子30g 丝瓜络6g 瓜蒌皮10g 丹参10g 郁金15g 连翘30g 鱼腥草30g 酸枣仁15g 茯苓30g 莱菔子30g 甘松10g 莲心6g 小麦30g 灵磁石30g 佛手15g 八月札15g 川牛膝10g 车前草30g 7剂
二诊(2008年3月20日)腹胀,小腿肿,行走气短,血压135/100mmHg。舌质尖红,苔薄腻,脉细数。
原方加炙鸡金30g,佛手改为20g,葶苈子改为30g,八月札改为30g。14剂。
三诊(2008年4月10日)4月7日检查:三酰甘油2.28mmol/L,葡萄糖6.7mmol/L。气促明显改善,血压130/100mmHg。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数稍有力。
守3月13日方,续服14剂。
四诊(2008年4月24日日)夜寐心平,寐起稍见气促,腹胀矢气多,时有胸闷,血压125/95mmHg。B超提示:脂肪肝。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数。
炙苏子15g 葶苈子20g(包煎) 象贝10g 冬瓜子30g 丝瓜络6g 瓜蒌皮10g 丹参10g 郁金10g 泽泻10g 决明子15g 鱼腥草30g 连翘30g 炒酸枣仁20g 莱菔子30g 甘松10g 钩藤30g(后下) 葛根30g 车前草30g灵磁石30g(先煎) 佛手20g 炙鸡金20g 生山楂15g 生黄芪10g
14剂
五诊(2008年7月3日)上感哮喘复发,多汗,鼻塞,心慌。血压120/90mmHg。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数。
炙苏子10g 葶苈子15g(包煎) 象贝母10g 冬瓜子10g 瓜蒌皮10g 丹参10g 郁金10g 川石斛15g 决明子30g 鱼腥草30g 连翘20g 炒酸枣仁15g 甘松10g 天麻10g 钩藤30g(后下) 葛根30g 车前草30g 淮小麦30g 糯稻根30g 炙鸡金20g 牡蛎15g
14剂
六诊(2008年7月17日)近2周右侧足跟痛,尿短少,口苦,外感未愈。血压120/90mmHg。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数。
7月3日原方去甘松、鱼腥草,加鸡血藤10g、桑椹子15g。14剂。
七诊(2008年10月23日)稍见气短,余无不适,血压115/80mmHg。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
炙苏子15g 葶苈子20g(包煎) 象贝10g 冬瓜子20g 瓜蒌皮10g 丹参10g 郁金10g 莱菔子20g 连翘20g 炒酸枣仁15g 葛根20g 车前草15g 淮小麦30g 糯稻根30g 天麻10g 炙鸡金20g 牡蛎30g 鸡血藤20g 桑椹子30g 枸杞子10g 决明子15g
7剂
八诊(2008年12月5日)自觉无不适,血压125/85mmHg。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偶促。目前每2日服1剂。
炙苏子15g 葶苈子20g(包煎) 莱菔子30g 象贝10g 冬瓜子20g 瓜蒌皮10g 丹参10g 郁金10g 连翘20g 酸枣仁15g 车前草15g 淮小麦30g 天麻10g 炙鸡金20g 牡蛎30g(先煎) 鸡血藤20g 桑椹子30g 枸杞子10g 炙百部10g 鱼腥草15g 14剂
患者长期服用中药调治,随访1年余,病情保持稳定,无气急气喘等不适症状。
【按语】患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高心病、高脂血症、脂肪肝。时值春日,气候无常,疾病反复,气逆血瘀,肺失肃降,痰热内蕴,遂成本证。中医辨证为喘病。治宜清热解毒泻肺平喘化痰活血。方用葶苈子、炙苏子、象贝母、冬瓜子、丝瓜络、瓜蒌皮泻肺平喘化痰;连翘、鱼腥草清热解毒;丹参、郁金活血化瘀;甘松、莲心、淮小麦、灵磁石、炒酸枣仁宽胸养心安神;其中甘松还可纠正心律失常;佛手、八月札、莱菔子理气疏肝降气。后患者出现手颤抖加用天麻祛风止颤;外感加用解表止汗药;足跟痛、小腿抽筋,用鸡血藤、桑椹子养血柔筋;均为对症治疗,但都与本案治疗大法是统一的。历经将近1年的中医药治疗,终使症状改善,血压趋稳定,血脂下降,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