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虚火上炎、脉虚大、痛
【医家】蒋日兴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晕厥、虚火上炎、脉虚大、痛、吐、肾气虚弱、小便失禁、心悸不宁、舌苔嫩、咽干、病后、舌根、脓毒、欲饮、久病、大热、实热、虚、
【内容】
张某,男,65岁。
初诊:1946年秋。
主诉及病史:大热病后,左下腭臼齿部突然长出横牙1颗,其利如锋,直插舌底,口舌俱肿,饮食维艰。屡经牙医治疗,或自行折断,但不越旬日即复出如故。曾在某医学院牙科就诊,拟行手术治疗。临手术时方知患者系伪广西民政厅长张某之兄,惟恐手术失败而遭横祸,遂不敢手术,嘱患者另请高明。
诊查:诊见左下腭臼齿部牙床连及舌根部肿硬疼痛,张口困难,自诉有一牙片穿入舌底,致舌体不能转动自如、吐字亦甚含糊;同时患者出示其本人用手折断之标本与余观之,长约五六分,状如小刀,纯骨也。询其病情,知其眠差易惊,心悸不宁,夜间咽干,但不欲饮,大便尚可。每溺时必发晕厥,必须平卧片刻将其溺分数次排出而方可免。脉虚大,重按无力,两尺尤甚,舌质稍淡,舌苔嫩黄。
辨证:此罕见之症也。余细度之,《内经》云“肾主骨”,“肾为先天之本,司二便”;又云“齿为骨之余”。今肾元不固、虚火上炎而齿牙松动,或生多骨,在下则小便失禁,或溺时晕厥。
治法:法当温固肾阳,引火归元,宜汤药针灸并用。方选金匮肾气丸方加味。
处方:乌附片15g上肉桂6g熟地20g丹皮6g怀山药12g茯苓10g枣皮10g怀牛膝12g泽泻6g针合谷、肾俞。灸气海、关元、三阴交、女膝(经外奇穴,位于足后跟部正中白肉际)。患者久病知医,往昔群医皆投以大剂石膏清热之品,而今见余以附桂投之,大为色变,不欲服之。
遂退而告之:“可将此药含于口中,倘无不适则咽之;如有变则吐之”。患者将信将疑,果将汤药含于口中,徐徐呷服。次日自觉横牙不复锋利如前,且能少许进食。继服上方药10余剂,并针灸如前法以竟全功。此后横牙自消,不复长出矣。
按语:此病例极为罕见,但治愈之理犹未尽解。中医学认为,肾气虚弱,或因生疮日久,或失治、复遭寒邪侵入,与脓毒凝结,借人之气血化成多骨。多见于腮、腭、牙床、眼胞、颏下等部位。患者溺时晕厥,其脉虚大,重按无力,两尺尤甚,且年逾花甲,说明肾气已虚;虽证见患处肿硬疼痛,张口困难,亦非实热,实乃肾元不固、虚火上炎之故也。群医不辨,投以石膏清凉之剂,实为假热之象所蒙蔽。吾以温固肾阳、引火归元法治之而奏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