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羸瘦、脾
【医家】时毓民
【出处】上海名老中医医案精选
【关键词】小儿、缺铁性贫血、羸瘦、脾胃不和、不能饮食、面色苍白、血气衰弱、气血不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无力、少食、喜卧、口唇、结节、汗出、乏力、纳呆、
【内容】
钱某,男孩,3岁。初诊1998年5月12日。
代主诉:面色苍白2月余。
现症:患儿平时纳呆少食,挑食,近来乏力,喜卧少动、动则汗出。面色及口唇苍白、爪甲苍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无力。血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0g/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7%,血清铁8lμmol/L。
诊断:缺铁性贫血。
辨证:气血不足。
治法及方药:益气养血,健脾助运。
炙黄芪12g 党参10g 当归10g 陈皮3g 炒白术10g 佛手3g 茯苓10g 炒麦芽10g 炙甘草3g
28剂。
另嘱多吃蔬菜、鸡蛋、鸡鸭血汤、黑木耳等。服药1月后,诸症消失,面色好转。查血色素120g/L,平均血红蛋白33%,血清铁12pmol/L。已基本正常。
【按语】小儿缺铁性贫血较为常见,多发生于6个月到3岁小儿。《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羸瘦候》曰:“夫羸瘦不生肌肤,皆为脾胃不和,不能饮食,故血气衰弱,不能荣于肌肤。”时氏取当归补血汤意,以黄芪为君,适加当归以益气生血,佐以健脾胃,促进肠胃吸收,另加佛手、陈皮行气,取得较好效果。实验研究证实,黄芪可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显著提高环磷酰胺处理后小鼠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脾结节数,保护红细胞的变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