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眩晕、湿、痰湿内阻、恶

【医家】靳士英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痰、眩晕、湿、痰湿内阻、恶心呕吐、呕吐、虚、面色苍白、慢性胃炎、瘀血阻络、脉沉而缓、上气不足、痰厥头痛、大便溏薄、小便短少、瘀血内停、眩晕耳鸣、阴虚阳亢、舌质淡、骨折、耳鸣、蜷卧、惊恐、舌脉、苔白、神疲、瘀血、震颤、涎唾、阴虚、身冷、吐、瘀、
【内容】
荆某,42岁,男。
初诊:1970年3月10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素来身体健康,唯近来每隔2~3月出现突然眩晕一次。其诱因不自知,偶与体位变动有关。每发目不敢开,卧不敢动,不欲言语,如在天旋地转风云之中;继之出现恶心呕吐,始为痰涎唾液、食物,直至胃内容物全部吐尽,最后甚至呕出胆汁。此时患者面色苍白,通身冷汗,四肢冰冷。三五日始见好转恢复。曾诊断为慢性胃炎,又曾诊断为美尼尔病,经治均未能取得明显效果。追溯其病史,知患者于1969年遇车祸外伤,损伤头部、脊椎。颈椎及腰椎有小关节骨折,颈椎有挥鞭性损伤,头部有轻度脑震荡。伤后很快恢复。因伤情不重,患者未予介意,亦未以为与眩晕呕吐有关。
诊查:见患者面苍神疲,因恶心呕吐而通身出汗,蜷卧不敢转侧,不敢开目,动则欲呕,眼球瞤动,微呈水平震颤,稍有耳鸣。小便短少而大便溏薄,舌质淡而胖,苔白而滑,脉沉而缓。
辨证:予思此证与东垣“痰厥头痛”之典型描述几乎完全相当,辨证当为痰湿内阻所作之眩晕也。其病因可能来自脑脊椎损伤。
治法:宗东垣法,治以祛湿、豁痰、利水,方用白术半夏天麻汤加减。
处方:法夏9g白术9g天麻6g茯苓15g泽泻12g党参9g黄芪15g陈皮6g神曲9g黄柏6g干姜3g麦芽9g鲜茅根30g取4剂,煎2次,日1剂频饮。
二诊:患者服药后未再呕吐,眩晕耳鸣明显减轻,已能起床活动。舌脉同前。乃在前方中去黄柏、干姜,续服药4剂。
三诊:患者已完全恢复健康,诸症消退,体力如常。为求巩固疗效,乃将前方简化,用半夏六君加减。
处方:法夏9g白术9g茯苓12g党参12g泽泻12g天麻6g白茅根24g续服药3个月,以求巩固。
按语:眩晕一证,原因至为复杂,不可不具体分析。《灵枢?口问》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多从上虚下实论治。后世医家进一步发展又提出了上实下虚之病机,从痰、从火、从瘀论者不少。故辨证不可不细也。本例有外伤史,为颅脑损伤后之综合征,但又并非均因瘀血所作,亦有痰湿内阻、阴虚、阳亢、瘀血阻络等等之不同。治疗上颇为棘手,非综合治疗难于收功。一般猝然惊恐、扰乱神明、痰湿上扰者,治以豁痰祛湿利水为先;肾精暗耗、肝失条达、阴虚阳亢者,当以滋阴潜阳为要;髓海血络损伤、瘀血内停、血脉受阻者,当以养血活血通络为主。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