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痰饮、咳喘、小便涩少、

【医家】施治全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痰、痰饮、咳喘、小便涩少、肾阳虚衰、舌脉、喘、咳逆上气、小便不利、下肢浮肿、脘腹痞胀、脾失健运、肺失清肃、舌质淡红、足跗浮肿、口不渴、大便干、肺心病、流清涕、脉沉弱、泡沫痰、咳嗽、水饮、苔淡、浮肿、畏寒、肢冷、恶心、自汗、喘咳、气逆、积、
【内容】
王某,男,44岁。
初诊:1986年10月13日。
主诉及病史:咳喘10年,每于冬季则发,近年又增心累、气紧和面目、下肢浮肿,小便涩少。多次住院,均诊断为“肺心病”。经中西医治疗,病情反复。
诊查:患者面如土色,精神委顿,咳嗽,咯白色泡沫痰,心累、气紧,自汗,面目、足跗浮肿,不能进食,流清涕,寐艰,畏寒,肢冷,恶心,口不渴,饮水则脘腹痞胀,大便一般,小便涩少而黄。舌质淡红,有细裂纹,苔淡黄水滑,脉沉弱不应指。
辨证:肾阳虚衰,脾失运化,肺失清肃。
治法:温肾扶阳,化饮逐痰。
处方:制附片20g(先煎)茯苓15g桂枝10g白术10g炮姜10g陈皮10g炒白芥子10g炙甘草3g 3剂
二诊:10月16日。服上方药3剂后,咳喘、心累、浮肿均减,但仍不思食饮,痰稍稠,大便干,小便仍不利,余症、舌脉同前。以上药法尚能应手,乃于上方去白芥子,加北五味子10g、麦冬10g,并增附片为30g,5剂。
三诊:10月22日。上药服完后,仍咳喘,小便不利,面浮脚肿,余症同前,舌脉无异。上方加蛤蚧一对,研冲,椒目15g,蝼蛄2只,以后循此治则,随症处方用药,共服药36剂,诸症痊愈。最后拟一调理药方,遂返吉林。
按语:痰饮一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甚切。肺主气,外合皮毛,一旦被邪侵袭,则失清肃下降之权,于是咳逆上气作矣;肺主气而气之根在肾,肾失潜纳,则气逆为喘;且肾阳虚衰则不能暖土,脾失健运则积为痰饮,上干于肺则为喘咳。古人云:“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一语道破痰饮机制。本例用附片、干姜温肾扶阳以治其本;用苓桂术甘以温化水饮,平喘降逆;加陈皮、白芥子以理气豁痰。药证相投,如针拾芥,故能于短期获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