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块、肿痛、肛瘘、热利、湿

【医家】杨巍
【出处】橘井流芳——上海曙光医院经典医案赏析
【关键词】肿块、肿痛、肛瘘、热利、湿、湿热下注、痔瘘、脉数、纳可、痛、脓液溢出、气血凝滞、舌红苔黄、苔微黄腻、头肿、遗症、脓血、质硬、瘘管、劳累、舌红、痔、聚、
【内容】
曹某,男,34岁,职员。2008年10月8日因“肛旁肿痛流脓半年余”就诊。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肛旁肿痛不适,后自行破溃后肿痛减轻,但每于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或劳累后肿痛发作,伴脓液渗出,于外院行抗生素治疗后无明显缓解。胃纳可,夜寐安,二便正常。专科检查:截石位6~7点间距肛缘3cm见一溃口,下及硬索入肛,7点肛管直肠环上可及一肿块,质硬,触痛(+),余未及明显肿块,指套无染血及污物。舌红苔黄腻,脉数。
【诊断】中医:肛瘘病(湿热下注);西医:肛瘘。


【治则与处方】清热利湿,活血散结,消肿托毒。处方:
水牛角片60g,黄芪30g,生地30g,黄芩12g,黄柏12g,牡丹皮12g,赤芍12g,穿山甲10g,皂角刺10g,泽泻10g,萆薢10g,车前子30g,焦山楂15g,六神曲15g。7剂。

〈二诊〉患者诉肛旁肿痛较前减轻,脓液渗出减少,胃纳可,夜寐安,大便次数增多,日行1~2次,欠成形,小便正常。专科检查:截石位6~7点间距肛缘3cm见一溃口,下及硬索入肛,7点肛管直肠环上肿块范围较前缩小,质变软,触痛(+),余未及明显肿块,指套无染血及污物。舌红苔微黄腻,脉数。治同前法。

上方加桃仁10g。14剂。
【治疗效果】治疗1月后,患者肛旁肿痛减轻,肛管直肠环处肿块已消,脓液溢出减少。
【按语】肛瘘多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症。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溃后,余毒未尽,蕴结不散,血行不畅而致。《太平圣惠方》说:“夫痔瘘者,由诸痔毒气,结聚肛边……穿穴之后,疮口不合。时有脓血,肠头肿疼,经久不差,故名痔瘘也。”肛瘘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对于肿块未完全消散,瘘管未完全形成者,适当的中药治疗可以消肿散结,减少手术损伤。此患者在肛瘘急性发作期使用抗生素治疗,致使脓肿被包裹,局部形成迁延性僵块。证属湿热下注,经络阻滞,气血凝滞,治以清热利湿,活血散结,消肿托毒。方中用黄芩、黄柏、泽泻、萆薢、车前子等清热利湿,生黄芪、皂角刺、穿山甲等透脓脱毒,水牛角片、生地黄等清热凉血解毒,牡丹皮、赤芍、桃仁等活血散结通络,配以焦山楂、六神曲等健脾和胃,以防寒凉伤胃。患者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肛旁肿痛减轻,肿块消退,为下一步手术治疗中减少术中损伤做好充分准备。
(杨巍医案,芦亚峰整理)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