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泻、肢冷、目陷、脉伏、转

【医家】蒋宝素
【出处】问斋医案
【关键词】吐泻、肢冷、目陷、脉伏、转筋、疟、消渴引饮、寒热、滑数、口渴、冷汗、目赤、腹痛、苔黄、虚烦、血紫、阴毒、瘾疹、有汗、中风、偏枯、
【内容】
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沙毒流行如鬼行役,直中太阴。吐泻交作,目陷,肢冷,脉伏,脚麻,筋转。 男子手挽前阴,女子手挽其乳,则筋不转。刺血紫黑,须臾不救,宜急回阳。
东洋参 制附子 炮姜炭 冬白术 炙甘草 淡吴萸 白通草 宣木瓜 鬼箭羽 雷丸 童子小便 净黄土
附子理中合通脉四逆加减,一日夜共服四剂,如冰肢冷微和,?绝无之脉似有,筋舒不转。吐泻虽减,冷汗未收,双眸仍陷。危症转机,再效乃吉。
东洋参 冬白术 炙甘草 制附子 炮姜 白通草 淡吴萸 雷丸 鬼箭羽 山慈姑 童便 净黄土
昨方一日又服三剂,游丝之脉竟起,指尖转热,掌后仍冷,目陷,柔汗如故,反觉愤躁欲卧泥水之中。阴盛格阳已著,依方进步可也。
东洋参 冬白术 炙甘草 制附子 炮姜 淡昊萸 鬼箭羽 雷丸 油肉桂
原方加减,一日又服二剂,愤躁转为虚烦,阴毒化作瘾疹,举体皆温,六脉尽起,危症复案,乃天授,非人力也。再拟《医话》燮理汤,以善其后。
东洋参 冬白术 炙甘草 炮姜 大熟地 当归身 童子小便
腹痛,吐泻,转筋,肢冷,脉伏,目陷,刺血色紫。偏于右,如中风偏枯之状,是乃生机。附子理中为主。
制附子 东洋参 冬白术 炮姜 炙甘草 宣木瓜 淡吴萸 鬼箭羽 雷丸 云茯苓 净黄土
昨药后,伏脉虽起,肢冷更甚,如冰冷处大汗如雨,汗收渐觉温和,邪从汗解之佳兆也。照前方加油肉桂。
原方加肉桂又服一剂,汗更大出,厥逆遂和,阳回毒解,诸症悉退。安不忘危,万万小心自重。
东洋参 冬白术 炙甘草 云茯苓 制半夏 新会皮 炒谷芽 六和神曲 白豆寇 生姜 大枣
转筋,在吐泻之前属热。诸转反戾,皆属于是也。然热随注泻而去,脾阳亦脱,两败俱伤,宜急回阳。爰以《医话》燮理汤加减挽之,冀其厥回脉起为吉。
大熟地 东洋参 炙甘草 制附子 炮姜 冬白术 宣木瓜? 鬼箭羽 净黄土 昨进《医话》燮理汤加减,力挽真阳,肢冷竟和,伏脉亦起,筋舒不转,大汗全收。进锐退速,平素善于调摄,正气无亏之使然也。
云茯苓 冬白术 炙甘草 制半夏 陈橘皮 炒谷芽 六和神曲 生姜 大枣
吐泻交作,手足俱麻,脉未全伏,目赤如鸠,苔黄如杏,有汗,口渴,溲红。沙域、伏邪交并。五苓、达原加减兼治。
赤茯苓 猪苓 泽泻 冬白术 尖槟榔 川厚朴 草果仁炙甘草 生姜
昨药后,竟转为疟。寒热作时,手足仍麻,吐泻仍作,汗更大出,溲更红浑,消渴引饮,苔转灰黑,脉转滑数。再以柴胡白虎加以平沙之品。
柴胡根 黄芩 知母 东洋参 炙甘草 生石膏 制大黄鬼箭羽 雷丸 枯矾丸 红蓼花根
前方服二剂,疟来二次,得大汗如浴,诸症悉平。再以《医话》曲谷二陈汤,以善其后。
六和神曲 生熟谷芽 云茯苓 炙甘草 制半夏 陈橘皮蓼花根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