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脾失健运、小儿、湿疹、
【医家】李秀敏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湿、脾失健运、小儿、湿疹、腑气不通、丘疹、皮疹、水疱、燥、脉象滑数、舌质红绛、湿热内蕴、宿食不化、苔黄厚腻、大便干、脾消、过饱、消积、肥胖、热利、
【内容】
宋某,男,4岁。
初诊:1989年5月6日。
主诉及病史:其母携童就诊,诉及小儿1年来面部、双手、双小腿等多处起小疹,抓之流水,干后结痂。口中食臭味重,大便干球状,贪食厚味油腻。
诊查:患儿白嫩肥胖,周身多处对称丘疹,水疱、结痂、抓痕。舌质红绛,苔黄厚腻、脉象滑数。
辨证:恣纵口、腹,湿热内蕴,脾失健运,湿邪困扰肌肤,破而外溢,酿成丘疹。
治法:健脾消导,清热利湿。
处方:云苓15g苍白术各5g厚朴6g陈皮9g枳壳10g炒黄柏6g焦三仙各4g生草6g 7剂水煎服
二诊:皮疹较前干枯,水疱减少,痒轻。原来2~3天1行球形大便转成每日1行,成小球状或条形便。前方加龙胆草4g,白鲜皮6g,鸡内金10g,去苍术,再进7剂。
三诊:5月20日,前2诊用药14剂,皮疹已近全消,遗留有色素沉着斑,皮肤逐渐滋润。大便每日1次,成形。嘱其母:服用“大山楂丸”早晚各1丸。1周后收功。月后追访未复发。
按语:湿疹一病,中医认为有内因与外因之分,其中以内因多见。内因之中又以内湿为首。内湿多由脾失健运引起。脾失健运的形成多为小儿多食膏粱厚味,煎炸油腻或炙煿鱼虾,因恣纵口腹而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独生子女增多,对小儿百般娇惯,喂养过好、过饱,脾胃失和,宿食不化,腑气不通;脾为湿困,久而化热,湿疹由此而发。故在治疗中,在清除风、湿、热、燥的基础上,凡见腑气不通,运化阻滞之证,皆适当加入消导之味:枳壳、厚朴、莱菔子、焦三仙、鸡内金等均可清肠胃,消积滞,除脾湿。待消化转佳,脾气得以健运之后,风、湿、热则易于消除。血得清,毒得解,燥得润,湿疹则可告愈,本法屡见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