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鼻唇沟变浅、瘀、湿
【医家】张学文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脑血栓、鼻唇沟变浅、瘀、湿、舌红苔黄、肝肾不足、高血压病、倦怠乏力、口舌歪斜、口眼斜、半身不遂、全身不适、神志清楚、气血亏虚、舌正常、脉弦滑、中风、瘫痪、头昏、眩晕、血瘀、颈软、遗症、瘀滞、烦劳、郁热、
【内容】
辛某,男,64岁。退休干部。
初诊:1979年9月6日。
主诉及病史:看电影时,突感全身不适,继则右侧肢体活动失灵,即去西安某院就诊,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给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四日不效,故于9月10日来我院诊治,随即以“脑血栓形成”收院治疗。住院号62933。
诊查:神志清楚,语言謇涩,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右,右侧肢体不完全性瘫痪,头昏眩晕,倦怠乏力,肢体发麻,口舌歪斜,舌红苔黄腻,脉弦滑。颈软无抵抗,心肺腹无异常,肌力上肢Ⅰ级,下肢Ⅲ级,肌胀力略增,腱反射稍亢进,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压15.9/10.6kPa(120/80mmHg)否认既往高血压病史)。
辨证:气血亏虚,郁热致瘀。
治法:益气活血,佐以清热除湿。
处方:用“通脉舒络汤”去桂枝加大黄、白术、苡仁。(本方根据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加减而成,由黄芪、红花、川芎、地龙、川牛膝、丹参、桂枝、山楂等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在口服中药的同时,每日静滴250ml“通脉舒络液”(本液体,系我们自拟方,内由黄芪、丹参、川芎、赤芍等组成,由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制作的静脉滴注剂)。经第一疗程(10天)结束时,肌力和全身状况都有显著进步,休息4天,继续第二疗程,共住院28天。出院时,上下肢肌力均达V级,行动自如,肌张力及腱反射均正常,口舌不偏,语言清晰,脉舌正常。近日随访仍一切正常,可参加家务劳动,并可独身走10余华里路。
按语:患者年过六旬,正合“八八肾气衰”之候。肝肾不足,气血衰少,经脉血液流行不畅,加之烦劳过度,使气血更损,以致气不得运,血不得行,形成血瘀经脉之证,轻则血流缓慢,重则瘀滞不通,发为半身不遂、口眼斜之中风证。故用上方益气活血通络,去桂枝辛温,佐大黄泻热祛瘀,白术、苡仁健脾除湿。法投病机,见效较速。“通脉舒络液”是我们按照中医传统理法方药,结合现代一些药理认识,改变剂型,改变用药途径的一个新方法。从1979年9月至1981年8月收院治疗的110例来看,在28天的统计期内,总有效率为98.2%,其中近期临床治愈52例,为47.3%,显效36例,为32.7%,好转20例,为18.2%,无效2例,为1.8%。另外从观察的100例脑血管疾患后遗症来看,78%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因此,我们认为,本病在急性期运用复方静脉滴注和内服汤剂加减,将起辨证施治,相得益彰,方便患者,疗效满意的特点,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