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肠胃湿热、融合成片、湿
【医家】禢国维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湿、肠胃湿热、融合成片、湿热、脾消、丘疹、糜烂、食滞、心肝火旺、小便短赤、消化不良、婴儿湿疹、舌淡红、皮肤病、脉细数、风湿热、大便溏、红斑、疮毒、奶癣、积滞、皮疹、伤食、湿疮、实火、水疱、苔白、小儿、热利、痛、
【内容】
连某,女,6个月。
初诊:1997年7月13日。
主诉及病史:患儿出生后不久面颊部即出现红丘疹,逐渐增多,融合成片,并扩展到眉间、额部、头部、胸背等处,局部糜烂、流汁,遇热加重。曾于外院多方诊治,仍反复发作。哭闹不止,胃纳尚可,睡眠欠佳,大便溏泄,小便短赤。
诊查:颜面、头皮、胸背部多处粟粒状红斑、丘疹、水疱,部分融合成片,破溃处糜烂渗液,并结有油腻性鳞屑和痂皮。舌淡红苔白,脉细数。
辨证:湿热困阻。
治法:清热利湿。
处方:金银花8g炒莱菔子3g鱼腥草5g焦山栀子3g淡竹叶3g布渣叶6g灯心2扎生薏仁8g车前子3g紫草3g甘草3g
二诊:服上方7剂,皮损渗液减少,已逐渐干涸、结痂。患儿哭闹减少,睡眠安。守上方减鱼腥草,加太子参8g,继服14剂,皮损全消,临床治愈。
按语:婴儿湿疹是发生于婴儿的过敏性皮肤病,中医又叫“婴儿湿疮”、“奶癣”、“胎疮”,究其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耐,脾胃运化失职,内有胎火湿热,外受风湿热邪、蕴阻肌肤所致。本病多与过度营养、消化不良、伤食等因素有关,食滞是本病的一个主要诱因,治疗应以健脾消导、清利肠胃湿热为主要治则。同时,“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小儿“阳刚之体”,往往心肝火旺,适当选用清利心肝实火之品,有助皮损的消退,然清热药亦不可过用苦寒,要以甘寒清热为主。初诊以金银花、淡竹叶、灯心草甘寒清热,又无苦寒碍胃之弊,炒莱菔子、焦山栀子、生薏仁健脾消导、清利肠胃湿热,既健脾胃运化之功,又消其食滞阻遏之实。鱼腥草、布渣叶清热解毒、利湿,一善清上焦之毒,以利肺气之宣,二善利下焦之湿,通胃肠之运,车前子淡渗利湿,使积滞内毒从小便解,紫草解毒清热,疗疮毒,则皮疹可退矣,甘草调和诸药,又兼具清热解毒、补脾缓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