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瘀血、瘀血阻络、关节

【医家】黄振翘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紫癜、瘀血、瘀血阻络、关节酸痛、咳嗽、风热、湿、舌质淡暗、气虚血瘀、舌质红、舌苔薄、脉细弦、热毒、脉细、血热、腰酸、瘀、气虚血亏、关节肿痛、舌尖瘀斑、风热外袭、风热伤络、脉络失养、瘀斑瘀点、饮食不节、阴虚血热、头晕心悸、舌苔薄腻、血虚、动血、乏力、紫斑、瘀斑、腹痛、干燥、伤阴、血溢、小儿、皮疹、气虚、水疱、湿痹、热痛、瘙痒、出血、失血、浸淫、积、痰、
【内容】
吕某,女性,20岁,未婚。
初诊:2002年6月11日。
主诉及病史:10年前双下肢出现皮肤对称性紫癜,伴关节酸痛,曾外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关节型,服用皮质激素后治愈。2年前再次出现双下肢皮肤对称性瘀斑瘀点,部分有水疱,破溃后结痂留疤,无瘙痒,偶有关节酸痛,无腰酸、大便色黑,皮疹于天气炎热时发作频繁,天气转凉时隐退好转。平素无腰酸乏力、头晕心悸,偶有关节酸痛,无腹痛、无解柏油样便或尿色深红,胃纳尚佳,夜寐安,二便调畅。
诊查:双小腿伸侧、内侧、外侧皮肤密集瘀点瘀斑,部分有皮肤破损,破损面干燥无渗出,无红肿热痛,部分有结痂、色素沉着。舌质红,舌苔薄腻,左舌尖瘀斑,脉细弦。血常规白细胞6.2×10ˉ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3.2%,嗜酸粒细胞百分比1.3%,血红蛋白123g/L,血小板248×10ˉ9/L,平均血小板容积8.6fI,血小板分布宽度9.4%。尿常规隐血(-),尿蛋白定性(-),白细胞镜检(+++),红细胞镜检(-)。
辨证:气虚血亏,风热湿毒,瘀血阻络。
治法:益气养血,祛风清毒。
处方:生黄芪15g生白术10g防风己各10g生地15g当归12g连翘15g炒赤白芍各12g生薏仁15g生甘草12g炒黄柏10g生黄芩15g炒竹茹5g炒枳壳5g上药服7剂,药后下肢紫癜明显减退,舌质红胖而干,脉细弦。遂前方赤白芍各加量至15g,炒黄柏加量至15g,并加用苦参12g,白鲜皮15g,蝉衣10g,土茯苓15g,续服8周。8月出现咳嗽,下肢紫癜反复,给予桑菊饮为主方疏风解毒,解表清热。
二诊:2002年9月17日。咳嗽已减,下肢皮肤仍有紫癜,与前比较消退不明显。舌质淡暗,舌苔薄,脉细。
辨证:气虚血瘀,风热余毒未净。
治法:益气清泄,祛风通络。
处方:生黄芪15g防风10g桑叶10g太子参15g前胡15g杏仁10g生黄芩15g四季青15g苦参10g象贝15g桔梗5g祁蛇12g蝉蜕5g银花15g生炙甘草各5g三棱10g上药服14剂。
三诊:2002年10月8日。无咳嗽,下肢紫癜明显减退,无反复。舌质淡暗红,舌苔薄,脉细。
辨证:气虚血瘀,风热伤络。
治法:益气活血,祛风清毒。
处方:生黄芪15g太子参15g炒白术10g生黄芩15g生地12g紫草15g炒赤芍10g苦参10g祁蛇10g蝉蜕5g生炙甘草各5g丹参10g三棱10g防风10g陈皮5g上药服14剂,药后下肢紫斑消退,仅见陈旧性紫癜色素沉着,破损处均结痂,无关节肿痛。前方续服巩固治疗。
按语:本例病案患者初次发病时为10岁小儿,以风热毒邪浸淫腠理,灼伤血脉,为其主要病机,兼有夹湿痹阻关节,虽经治疗,紫癜消退,但灼伤营阴,离经之血未归附于脉,既而阴虚血热,瘀血阻络,加之后天饮食不节,调理不善,病久不愈,耗气伤阴,遇有风热外袭,则引动血热,壅盛成毒;气虚统摄无权,血虚脉络失养,热毒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又因瘀血阻络而反复发作,如《血证论》所云:“失血何根,瘀血即其根也,故反复发者,其中多伏瘀血”。故治疗上以行血为先,祛风以治血为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行血又以行气为要,“气行则血行”,“行血则血行经络,不止则止”。初诊以血热、瘀血、出血为主要表现,且病程长,病情迁延,故治疗以健脾益气,清利湿毒,凉血祛风清解,佐以滋阴养血,选药如黄芪、白术、苡仁、黄芩、黄柏、连翘、赤芍、生地、当归、防风己、枳壳、竹茹等,既有玉屏风散之益气固表祛风,又寓四物汤之养血滋阴凉血。二诊复感风热,再次与未清血热搏结,致紫癜 复,故以清热疏风解表,化痰解毒,桑菊饮方加减,祛其肺卫之邪,后又以三棱活血破瘀,除其离经之瘀血,祁蛇、蝉蜕祛风通络,黄芪、太子参益气升提以助血行,三诊再配合紫草、赤芍、丹参入血清毒,凉血活血,苦参清热除湿,则瘀血祛,新血生,血凉脉静,归循常道,络脉气血通畅,形气渐实,诸症皆除。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