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郁、痛、咽干、气郁化热

【医家】高辉远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痰、郁、痛、咽干、气郁化热、舌苔薄白、咽痒、咽痛、咽部异物感、慢性咽炎、脉细数、梅核气、舌质红、咳嗽、脉细、肝郁、痰少、胸满、胸闷、郁热、痰热、湿、燥、
【内容】
柴某,女,33岁。
初诊:1990年2月14日。
主诉及病史:两个月来喉间有异物感,胸满痛,放射至咽部、颈部及臂部,吞咽尚能通过,但速度稍慢,咽痛、咽痒、咽干,有时咳嗽,痰少而粘。
诊查:胃肠检查未见异常,胸透正常,血象正常,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舌质红,舌苔薄白,脉细数。
辨证:气郁化热,灼伤津液,化而为痰酿成梅核气(慢性咽炎)。
治法:理气化痰,兼清郁热。
处方:香苏散加减。苏梗10g香附10g杏仁10g桔梗10g射干10g豆根8g花粉10g石斛10g生甘草3g郁金10g枳壳8g 7剂
二诊:1990年3月6日。连续服用上方后,症状明显减轻,疼痛基本消失,喉间异物感明显减轻,不咳,咽干好转,气色转荣,晨起似有白粘痰从鼻腔流下,二便正常,胸闷好转,舌苔薄白,脉细。原方加苍耳子8g、法夏10g,继服7剂。
按语:此为气郁化热,炼灼津液,凝而为痰,痰热互结于喉咽,而出现咽痛、咽干、咽痒、咽部异物感,故用理气化痰、滋阴润燥法治之。苏梗理气解郁,行气宽中,消痰利肺,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枳壳理气宽胸,消胀除痞,郁金可散肝郁又可凉血,所以用以上理气药使气下痰散,行气又可消胀,气通则疼止。天花粉、石斛滋阴生津,豆根清热泄火,射干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桔梗、炙甘草清利咽喉,杏仁宣降肺气,苍耳子通窍利湿,法夏健脾化痰。药物简单,但抓住病机,对症用药,疼痛随之而除。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