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燥、舌尖红、湿热、热重
【医家】吉良晨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湿、燥、舌尖红、湿热、热重于湿、皮炎、身热、湿重于热、脉象滑数、湿热内蕴、湿热并重、苔厚腻、苔白腻、心烦、风热、口臭、自愈、面肿、郁热、血瘀、头胀、刺痛、足肿、溲黄、瘙痒、郁、痛、
【内容】
罗某,女,14岁。
初诊:1961年夏。
主诉及病史:食小白菜过多,又外出日晒受风后,即觉头胀,头面手足肿大,眼睛难以睁开,手足脱屑刺痛作痒,身热心烦,大便二日未行,小溲黄短而热。西医诊为重症植物日光性皮炎。
诊查:头面手足外露处肿起色紫,二目眯缝,闻有口臭。舌尖红,苔厚腻,脉象滑数有力。
辨证:湿热内蕴,风阳外侵,内外合邪,心营郁热,以致形成血燥脾湿之候,审系热重于湿,为湿毒之属。
治法:清热燥湿,兼以凉血疏风。
处方:茅苍术12g赤小豆24g(打)南薄荷2.4g(后下)大连翘12g粉丹皮6g鲜茅根30g益元散18g(布包)1剂,水煎两次,1日6次温服。上方亦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化裁而成。以茅苍术燥湿健脾;赤小豆、大连翘解毒消肿;薄荷轻宣达表疏散风热;丹皮、茅根凉血清热;配益元散凉心利尿解毒消肿,使邪从下行。
二诊:次日肿势大减,目已能睁,痛痒亦减;小溲量增,色黄未退;大便已行,但质较干;稍有身热,胸略闷感。苔白腻,舌尖红,脉象如前。此系湿邪渐除、蕴热未解。
处方:茅苍术12g赤小豆30g(打)大连翘12g粉丹皮6g地肤子9g净蝉蜕2.4g熟大黄4.5g益元散18g(布包)1剂,水煎两次,一日6次温服。
三诊:药后肿消热解,精神胃纳均佳,大便已畅,小溲淡黄,舌尖红退,腻苔转薄,惟原肿处色仍紫红。此营血瘀滞尚未和化,再拟清解通利,凉血活血之品以促痊愈。
处方:赤小豆24g(打)大连翘9g粉丹皮6g南红花6g生桃仁9g(打)泽兰叶9g六一散12g(布包)1剂,水煎两次,1日6次温服。上药服尽,诸症悉解,病愈出院。
按语:以上两例,均经西医诊为“重症日光性皮炎”,有的用过激素治疗未见效果,而中医从湿毒论治,却效如桴鼓。“湿毒”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阳明在泉,湿毒不生”。阳明主燥,燥能胜湿,故不易患湿毒之病。因此“湿毒”即湿气(邪)蕴郁成毒的一种疾患。本病多发生在夏季湿盛之时(长夏多湿),由于多吃含水分的食物,如苋菜团子,小白菜或灰菜等,外受日光照射,或感风邪引起。这种病多是邪气为病,临床特点是头面肿大,二目眯缝,唇厚外翻(赵、罗二案即如此),病程较短,来势甚急。本病多与热相合,如湿热并重、血燥风扰,则瘙痒较为明显。通过治疗“湿毒”,有如下体会:(1)此证肿痒突出,病情显重,为湿热相合为病,临证当审二邪的轻重,以定治法。赵案为湿重于热,因之治以辛温宣化当先;罗案为热重于湿,所以适于清热燥湿之法。(2)在主要治法上,首先要考虑水湿之邪的出路。《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由于脾主运化,又主肌肉,与肺的通调、三焦决渎有关,可见水湿与脾的关系甚为密切。这说明外因的日晒、风吹是变化的条件,内因饮食、水湿引起内脏反应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立法用药以辛开肌表(浮萍、麻黄、苍术等)使邪外达;以淡渗通利(白鲜皮、生薏苡仁、六一散等)使邪从内行。脾得运化,肺得通调,三焦得以气化,邪有出路,则病自愈。(3)从以上病例可以看出,此病皆是湿热成毒,故用药均以大连翘、赤小豆、粉丹皮三味为主,目的是用以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根据邪的轻重、湿热的多少、表里的缓急,予以加减选药,突出辨证论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