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痰、骨痨、痰、寒痰、痰浊

【医家】赵永昌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流痰、骨痨、痰、寒痰、痰浊、肿胀、肋疽、痛、舌质淡红、阴盛阳衰、痰湿凝滞、骨结核、脉沉细、结核、苔白、压痛、阴虚、妊娠、聚、
【内容】
罗某,女,25岁。
初诊:1989年8月26 H。
主诉及病史:右胁部一肿物3个月。患者于今年4月因患有胸壁结核在某县医院手术治疗,术中将左第四肋骨切除,术后1个月,又发现右肋部疼痛、肿胀,近2个月来逐渐加剧。
诊查:在右肋第5、6、7肋间有一肿物8cm×6cm,肤色如常,质软,按之疼痛明显,脉沉细,舌质淡红,苔白。
诊断:中医:肋疽;西医:肋骨结核。
辨证:痰湿凝滞。
治法:滋阴补肾,强筋健骨,化痰消肿。
处方:方用新骨痨丸、六味地黄丸,每次各1丸,日服2次。
二诊:9月23日。肿胀较前减轻,右侧压痛不著。
三诊:10月24日。纳食增加,体力较前好转。至1990年3月3日五诊,右肋部肿物消至4cm×3cm,诸症均减,5月5日六诊,肿物已消散,6月16日七诊,近日无不适,现已妊娠。停诊观察,1年后随访,肿物未复发。患者于1991年4月顺产一女孩。
按语:赵老治疗肋疽、骨痨。古代文献称之为流痰,是指痰邪著骨或肌肉的化脓性疾患。对于流痰的病机,赵老认为:本病之初,阴盛阳衰,痰浊内停,因寒痰凝集,久滞著骨痰浊蚀骨,全身多呈阴虚之候。他强调对于流痰的治疗用补消法,本案治疗所用“新骨痨丸”,就是其研用的方药之一。本方功可补肾强腰,化痰消肿。本案就诊之前,曾用手术治疗,行病灶清除术,手术后继服抗痨西药,但手术后仅月余,疾病即复发。赵老认为行病灶清除术,可使病症缓解,但人体正气并没有得到恢复,所以寒痰再聚。他强调对于流痰的治疗,应以提高人体的正气为主,增强其机体的抗病能力。在本案治疗中,未用抗痨西药,加服六味地黄丸,是为了增强滋阴补肾,扶正固本之力,故能前后六诊使寒肿消散,患者康复如常人,顺利受孕而有嗣。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