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痰、喘、气喘、支气管哮
【医家】黄吉赓
【出处】上海名老中医医案精选
【关键词】哮、痰、喘、气喘、支气管哮喘、神疲乏力、舌暗红、脉细、下气、痰饮、痰鸣、腰痛、汗多、胸闷、郁、动则气喘、肺气上逆、不能平卧、气不足、有齿印、肾亏虚、口干、咳嗽、久病、腹胀、苔薄、喘息、苔少、纳可、瘀、
【内容】
许某,女,36岁。初诊2009年7月8日。
主诉:反复痰鸣气喘30余年,加重1周。
患者痰鸣气喘30余年,甚则不能平卧。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既往有上腹胀史。
现症:间断咳,咳(+),喉毛,无痰,胸闷,夜哮,可平卧(未用药),纳可,口不干,快步气喘(+),舌暗红少津,有齿印,苔少,脉细。
中医诊断:哮病。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辨证:痰饮阻肺,肺气上逆。
治法及方药:宣肺祛痰,下气止咳,平喘定哮。
射干15g 炙麻黄6g 紫菀15g 款冬花10g 炙苏子15g 前胡10g 厚朴10g 丹参15g 郁金15g 桃仁9g 杏仁9g 陈皮10g 枳壳9g 桔梗9g甘草9g 麻黄根12g 沉香粉3g(分吞) 炙苏子15g 黄连3g 吴茱萸1g 海螵蛸30g 莱菔荚30g 14剂
龙星片每日3次,每次6粒,口服。
二诊服药2日后诸症显减。咳减(±),咽喉不适,痰每日2口、大、痰易出,夜哮未见,快步气喘减(+),口干不思饮,余症如前,神疲乏力,汗多,腰痛,夜尿1~2次,无不适。舌暗红,胖,苔薄,脉细。
原方加太子参15g、茯苓15g、莪术15g、白术15g。续服14剂。
药后病情缓解。
【按语】患者喘息日久,肺气不利,气机升降失常,气停中阻于胸,故见咳嗽、胸闷、动则气喘;痰饮阻肺,搏击有声可见夜哮,故拟清肺化痰,纳气平喘定哮,佐以活血降气之品,方中射干麻黄汤加减以宣肺祛痰,下气止咳,平喘定哮;沉香粉纳气平喘;炙苏子降气宽胸;枳壳、桔梗二味升降配合以调达气机,宽胸平喘;麻黄根以敛麻黄发散之性,佐以丹参、郁金、桃仁活血化瘀。患者素有胃疾,故予以黄连、吴茱萸、海螵蛸、莱菔荚抑酸护胃。患者服药2日后起效,14剂余症见咳已大减,无夜哮,喘亦减轻,偶有咯痰数口,但见神疲乏力,汗多,腰痛,则为久病脾肺肾亏虚,肺气不足之象,故拟原方加太子参、茯苓、白术取四君子汤之意以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加莪术以增活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