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力、浮肿、肿胀、脾肾两虚
【医家】郑平东
【出处】橘井流芳——上海曙光医院经典医案赏析
【关键词】乏力、浮肿、肿胀、脾肾两虚、颜面浮肿、下肢浮肿、脉细濡、舌质淡、苔薄白、肾水、发热、纳可、干咳、腹胀、肾病、湿、痛、
【内容】
薛某,男,57岁,职员。2006年1月29日因“泡沫尿、双下肢浮肿1年余”就诊。
患者2004年底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颊面部肿胀1日,无发热,于当地医院口腔科就诊为牙根尖周炎,予氨苄青霉素、舒氨新抗感染治疗2日后,面颊肿胀消退,但不久出现颜面浮肿及双下肢轻微浮肿,干咳,查尿常规示:蛋白(++++),白细胞2~4/高倍镜,红细胞3~5/高倍镜,颗粒管型1~2/高倍镜,透明管型0~1/高倍镜,并发现血压升高,予利尿、降压等治疗后,患者浮肿消退,但尿蛋白仍+++。出院后患者定期复查尿常规仍示蛋白++~+++。今日患者于门诊查尿常规:蛋白:+++,白细胞:0~1/高倍镜,红细胞1~3/高倍镜。
刻诊:乏力,小便有泡沫,夜尿3~4次,纳可,夜寐安,大便3~4日一行。
体检: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微肿。舌质淡,苔薄白略腻,脉细濡。
【诊断】中医:肾水(脾肾两虚,精微不固);西医:肾病综合征。
【治则与处方】补肾健脾,固摄精微。处方:
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2g,枸杞15g,菟丝子30g,旱莲草15 g,女贞子15g,党参15g,太子参30g,猪苓15g,茯苓15g,玉米须15g,金雀根30g,薏苡仁根30g,芡 实15g,石韦15g,白茅根30g,金银花12g,生甘草6g。7剂。
〈二诊〉患者乏力症状减轻,中脘做胀不适。
原方改太子参15g,加砂仁(后下)3g。14剂。
【治疗效果】患者浮肿消退,尿蛋白减少至+,腹胀已消,乏力等症状明显好转。
【按语】郑氏用六味地黄汤中的“三补”药滋肾养阴;菟丝子、枸杞、山茱萸诸温药阳中求阴;党参健脾益气,茯苓健脾渗湿,以培土治水;补肾中加入健脾药物,一方面有助于健脾助运,一方面又可以收到以后天补先天的效果;加用猪苓、玉米须利水消肿之力更强。石韦、白茅根清肺中余邪,防止精微为热邪所迫而流失,金雀根、薏苡仁根、芡实则固涩精微,防止蛋白外泄,减少泡沫尿。纵观全方,攻补兼施,以补为主,脾肾兼顾,标本兼治,故而收到较好的疗效。
(郑平东医案,孙成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