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虚、虚寒、湿、中气下陷
【医家】丁与人
【出处】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关键词】痢、虚、虚寒、湿、中气下陷、四肢不温、口渴思饮、手足不温、面色白、脉沉微、久痢、鼓胀、内伤、腹胀、腹痛、身热、肠鸣、水肿、吐蛔、下利、下痢、消积、虚热、中气、食滞、痛、积、郁、燥、
【内容】
傅和卿之子,年三龄,住泰兴南门外东城脚。
病名:虚寒久痢。
原因:骨小肉脆,多食则胀,生质不足为素因,内伤生冷食滞为原因。
症候:下痢红白,延二十余日,面色白,热郁腹胀,四肢不温,大孔不合,痢下无度。
诊断:查问经过情形,中医清热运化,既不得其窍要,元气已受蹂躏,西医灌肠攻下,胃气又被戕贼。西法中药,咸以痢无止法,目为成例,病状愈治愈重,中气日虚一日,是以脉沉微欲绝,舌薄无华,乃脾肾大虚之候,深恐虚风一动,脱竭堪虞。
疗法:勉用参附汤,甘温大补元气,力图挽救。
处方:别直参二钱,先煎炮附片钱半水一大碗,煎至对折,分四服,日夜各二次。
次诊:进参附汤,身热悉退,大孔亦合,痢下有节,阳气有鼓舞之意,无如舌色边尖红燥,口渴思饮,饮水不多,非特阳气被伤,阴分亦且受损,但补其阳,有孤阳独发之虑,拟以阴药配之。
次方:别直参钱半炮附片五分生白芍二钱水炙甘草八分炒银花三钱乌梅肉一钱
三诊:连进两剂,纳谷较多,痢下夹有薄粪,大肠得阳气以通,胃阳赖阴气以守。第腹痛未除,肠鸣漉漉,窃思水本无声,风荡则鸣,大肠为手阳明,胃为足阳明,均属中土,厥阴为风木之脏,木干土气,肠胃水湿荡之有声,加以白珠青色,木贼显然。拟以痛泻要方,扶土泻木,加鲜荷蒂以升清气,清升浊降,此经旨之微妙也。
三方:鹅颈天生术二钱炒白芍二钱防风一钱新会皮钱半银花炭三钱鲜荷蒂两个,酒盅口大
效果:连服二剂,诸病悉退,谷食又增,继以调养脾胃。数剂后,喜跳动,精神比前尤足。
廉按:太阴主里,湿土用事,其脏性多阴少阳,过食生冷,伤脾阳而不能消积,积而不化,此寒痢之所由起也。医者不辨其致病之原因,而仍执清热攻荡之套方,再四投之,势必变症蜂起。尝见屡服黄连,虚阳逼外,而反发虚热虚斑者;亦有虚寒内扰,忽发除中,反骤能食而即毙者;有频用大黄开肠洞泄,甚至大孔如洞,或发呃吐蛔者;亦有大黄丸吞下,反胀闭不通,阴气上逆,而变中满鼓胀水肿者;凡此之类,未遑枚举。此案病逾两旬,手足不温,大孔不合,下利无度,中气下陷,穷必及肾,势所必然。挽救之法,参附固所正用,此时关闸尽开,赤石脂、禹余粮,亦可加入。次方增芍、甘、银、梅,作甲己化土,酸甘效阴之法,配合适度。妙在终用刘草窗法,以收全功,随机应变,可谓活泼泼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