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湿阻中焦、胃热、目赤、
【医家】孟景春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湿、湿阻中焦、胃热、目赤、肝火、郁、齿龈肿痛、口渴欲饮、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胃气不和、胃脘胀痛、肝阴虚、食后、脘痛、伤阴、胃痛、火伤、恶心、胃炎、湿阻、
【内容】
王某,女,42岁。
初诊:1986年3月22日。
主诉:患慢性浅表性胃炎10余年。
诊查:近来常胃脘胀痛。食后更甚,不思饮食,时有恶心,口中粘腻,兼有目赤,龈肿。舌苔白腻而厚浊,脉右濡而左弦。
辨证:湿阻中焦,肝火内郁,兼有胃热。
治法:化湿潜阳,兼清胃热。
处方:川朴花5g陈皮5g姜半夏10g苏梗10g藿香佩兰各10g灵磁石(先煎)30g焦神曲12g南沙参10g芦根15g鲜竹茹10g 5剂
二诊:3月27日。服药5剂后,诸症向愈。再予清轻和胃剂,以善其后。
按语:中焦湿阻兼肝阴虚而阳亢之胃痛,治之颇为棘手,因化湿则易伤阴,滋阴则易助湿。据该患者病历记载,前医曾辫为湿阻中焦,胃气不和,药用苍术、厚朴、陈皮、法夏、苏梗、炒谷麦芽、焦神曲等,服7剂后,脘痛稍减,口中粘腻略和,然舌苔转黄,口渴欲饮,目赤更甚而眵多,齿龈肿痛较剧。细析此证,虽为湿阻中焦,然亦夹有肝火内郁,故有目赤,原有胃热,故易龈肿。法当治以芳香化湿,配以灵磁石重镇潜降,再佐以甘凉而不助湿之品,如南沙参、芦根之类,及芳化药如藿苏梗、陈皮、川朴花、法夏等;重镇潜降药如磁石,不应可再加代赭石、生石决明。如此配伍,可使化湿而不致升火伤阴,潜阳降火保阴不碍湿,则诸症自可向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