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痰、痛、气虚、妊娠、头

【医家】莫愚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瘀、痰、痛、气虚、妊娠、头痛、中风入脑头痛、鼻唇沟变浅、舌质淡暗、口眼斜、气血两虚、上行头目、痰瘀痹阻、心绞痛、脑血栓、血瘀、炎症、脉弦、麻醉、麻痹、流泪、中风、水肿、虚、
【内容】
区某,女,26岁。
初诊:2001年2月15日。
主诉及病史:口眼斜2天。2天前因不慎受凉出现左侧面部麻紧微痛,嘴角向右斜,饮水刷牙时水外溢,有食物残留在右侧口腔颊内。左头痛,左侧面部麻痹,左眼流泪。已妊娠5个月。
诊查:说话时口角向右歪斜明显,不能吹气吹哨,语言欠清。左眼睑不能紧闭,不能皱眉,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微向右偏歪,舌质淡暗红,薄黄苔,脉弦。
诊断:中医:口,中经络;西医:面神经炎。
辨证:风寒痰瘀痹阻。
治法:祛风解毒,化痰活血。
处方:(1)银花10g连翘10g荆芥10g防风10g白蒺藜20g钩藤15g僵蚕15g甘草5g,5剂,1剂/日,水煎服。(2) VitE 100mg,VitC 300mg,3次/日。纳米钙片0.5,1次/日。(3)川芎嗪针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点滴,1次/日,连续5天。
二诊:治疗5天后,左头痛已除,左侧面部紧痛明显减轻,眼睑闭合改善,嘴角向左歪斜程度减轻,溢水明显减少,改用川芎嗪针1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点滴,1次/日,连续治疗15天。其余照前中西药继续治疗15天。
三诊:连续治疗15天后诸症消失。嘱避风寒,注意保暖。继续服锌剂和钙剂15天以巩固疗效。
按语:治疗本病的文献报道,多认为要从“虚、风、痰、瘀”立法,首选牵正散以祛风化痰,因气虚风袭加黄芪,又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用当归、川芎养血行血。本人认为,本病的病理核心是血瘀,因风寒和气虚皆可致瘀,瘀又可致气血两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关键的治法是活血化瘀。因此,只有活血化瘀改善血运,神经组织的缺血、水肿和炎症自然消除。川芎近代临床广泛用治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缺血性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而未见治疗面神经炎的报道。但《神农本草经》首言:川芎“主中风入脑头痛”。李时珍指出:“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能“补血行气,上行头目”,活血止痛。所指的“头目”,应当包括面神经炎的口、眼、面病变部位,故可引申用于面神经炎。动物实验证明,川芎嗪和川芎生物碱,可使麻醉犬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主动脉及以下动脉的血流增加。经家兔球结膜和软脑膜微循环观察实验,亦证明川芎对慢性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效应,故用川芎嗪针为主药治疗。由于患者妊娠,禁用活血化瘀中药内服,而改用川芎嗪针静脉点滴,初用中小剂量治疗,确无副反应后加至中大量,内服祛风解毒化痰药,疗效好。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