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淋、痰、鼻咽癌、痛、

【医家】孙桂芝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头痛、淋、痰、鼻咽癌、痛、聚、鼻唇沟变浅、口眼歪斜、皮下结节、热毒伤阴、舌苔薄黄、感冒后、舌鲜红、鼻衄、鼻涕、鼻渊、动血、发烧、口干、痰核、热毒、咳嗽、胃火、流涕、结节、吐、
【内容】
蔡某,男,44岁,教师。
初诊:1988年1月4日。
主诉及病史:因鼻咽癌经放射治疗1年后复发,颌下淋巴结转移,面神经受侵犯,转来我院
门诊就诊。诊时:头痛,流脓鼻涕带血,下颌关节固定,张口困难,口眼歪斜。已失去再放疗机会。要求中药治疗。
诊查:双侧颈部和面颊部有放疗留下的色素沉着斑,局部僵硬,下颌处有肿大淋巴结,质较硬尚能活动,左眼不能闭合,左侧鼻唇沟变浅。脉象细弦,苔剥脱,舌鲜红有裂纹。
辨证:热毒伤阴,痰核累聚。
治法:滋阴清热,化痰散结。
处方:生地12g元参15g双花30g连翘15g夏枯草15g山豆根10g射干10g川芎10g赤芍10g白花蛇舌草30g芦根30g浙贝母10g焦三仙各10g生薏仁15g1日1剂,15剂,水煎服。牛黄醒消散(雄黄、人工牛黄、乳香、没药等),每次2粒,每日3次。
二诊:1988年1月28日。服药两周后,自觉症状减轻,鼻流脓涕明显减少,下颌肿大淋巴结有所缩小,但仍有头痛,进食困难,口干,脉象细弦,舌质鲜红。原方加菊花10g、蔓荆子10g、葛根15g,牛黄醒消散每次2粒,每日3次,继续服药两周。
三诊:1988年2月14日。头痛减轻,偶有面部抽痛,鼻腔分泌物明显减少,只能进半流食,张口困难。患者要求服中成药,改服扶正解毒冲剂(生地、双花、元参、生芪、枸杞子、黄芩等),每日2次,每次1包,合牛黄醒消散,每次2粒,每日3次,坚持服药,无特殊不适,颌下淋巴结无增大。
四诊:1989年1月因感冒后发烧,诱发头痛,流涕,咳嗽,吐黄黏痰,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处方:芦根30g杏仁10g冬瓜仁10g生薏仁15g双花30g桑叶10g野菊花10g白芷10g桔梗10g白花蛇舌草15g白屈菜15g僵蚕10g连服7剂,以上症状基本好转。发现右腮近下颌角处皮下结节,大小约1.5cm×1cm,无红无痛,不活动,建议拍颅底片。结果:颅底骨质破坏,腮部结节未与其有关。继续中药治疗。生地12g山萸肉12g土茯苓15g生牡蛎15g生薏仁15g石上柏30g枸杞子15g土贝母12g半枝莲15g生山楂12g焦三仙各10g夏枯草15g锦灯笼10g1日1剂。加服加味西黄丸(麝香、人工牛黄、乳香、没药、三七粉、山慈菇等),每次2粒,每日3次,饭后服。扶正解毒冲剂,每次1包,每日2次。随访11年身体状况良好,能工作半日。
按语:鼻咽癌属中医“鼻渊”范畴。该患者肺胃火盛,又曾接受放射治疗,两者均能助火动血,损伤鼻中血络,血随热涌则鼻衄。方用生地、元参、双花、连翘、夏枯草、白花蛇舌草、芦根、山豆根、射干养阴清热,解肺胃之热毒,以泄火解毒,川芎、赤芍配以浙贝母、生薏仁、夏枯草、牛黄醒消散,软坚散聚,化痰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滋阴,化痰散结之妙。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