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瘀、肝肾两虚、骨质增生
【医家】胡访梅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痛、瘀、肝肾两虚、骨质增生、气血凝滞、气滞血瘀、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胃纳不佳、下肢麻木、下肢疼痛、足肿、风湿、腰痛、瘀滞、浮肿、呻吟、
【内容】
吴某,男,57岁。
初诊:1976年1月13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四个月前开始突感左侧上下肢及右手腕疼痛,昼夜不止,至晚更剧,不能入寐,呻吟不已。屡服西药镇痛药及中药祛风湿剂无效。于1975年10月10日×光摄片发现胸椎_12及腰椎_1~5前上角轻度骨赘改变(骨质增生)。现行路不便,需人扶持。
诊查:左侧上肢疼痛,不能伸举。左下肢疼痛,行走不利,左脚踝浮肿,皮色不变,右手腕疼痛,握物不便。舌苔薄白,舌质淡红。
辨证:证属气血凝滞、肝肾两虚。
治法:补益肝肾,活血祛瘀通络。
处方:熟女贞18g仙灵脾24g骨碎补15g怀牛膝12g宣木瓜12g制玉竹15g鸡血藤30g杜红花9g大川芎9g生赤芍12g玄胡索12g丝瓜络9g首乌藤30g生谷芽15g
二诊:1976年1月28日。服上方药14剂,症情改善,左侧上下肢及右手腕疼痛减轻,但服药后胃中感到饥饿,稍进饮食,似觉舒适。上方去谷芽,加麦冬12g,佛手片9g。
三诊:1976年3月4日。服上方药28剂。药后证情显著改善,足肿已消,左侧上下肢及右手腕疼痛大为减轻,仅左下肢膝盖下稍感疼痛,行路不需扶持,走路时稍感牵掣。胃纳正常,睡眠安稳。上方去丝瓜络、首乌藤,加党参12g,原方中骨碎补加为18g、仙灵脾加为30g、怀牛膝加为15g。
四诊:1976年5月25日。服药30剂后,左侧上下肢及右手腕疼痛俱止,行动便利,已于5月2日恢复全日工作。因上班后服用汤药不便,即照原法改为丸药调服。
处方:制玉竹60g鸡血藤90g骨碎补90g大川芎60g炒赤芍60g杜红花60g熟女贞60g怀牛膝90g宣木瓜90g白茯苓60g延胡索60g桑寄生60g生黄芪60g广陈皮30g
制法:以上14味药共计930g。焙干,依法研制为细末,和匀。另以仙灵脾120g、大麦冬60g、谷麦芽各30g,共计240g,加水适量,煎取浓汁,掺入上述药末内,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9g,用温开水送服。早晚各服1次。如胃纳不佳,只在每晚临睡时服9g。1976年12月18日其女来告:患者自5月初复工后,身体健康,一直坚持工作。
按语:脊柱增生往往引起上肢或下肢麻木酸痛及腰痛,由于疼痛持续,对患者的工作影响很大。根据中医辫证,此证与肝肾两脏有关。临床治疗有以补肝肾之阴者,亦有主张温肾散寒者。但必须看到,脊柱增生,其周围组织,一定受到压迫,其受到压迫之处,必有气行不畅、血流瘀滞之患。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在治疗时,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需重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药物。而在运用补肾药时,应考虑到此种慢性疾患,服药时间较长,故一方面既要温补肾阳,又要适当地滋养肾阴,如此阴阳兼顾,久服始无流弊。本案疗效甚佳,其理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