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胀、肝硬化腹水、结核、腹
【医家】谢锡亮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鼓胀、肝硬化腹水、结核、腹胀、虚、全身浮肿、气结、腹水、肿胀、湿、聚、腹胀如鼓、肝气郁结、面色萎黄、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气血凝滞、气滞血瘀、体重增加、先天不足、小便短少、脾肾阳虚、脉细数、舌质淡、肝硬化、腹大、青筋、无苔、虚损、血瘀、
【内容】
鼓胀(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
裴××,男,13岁,学生。1985年12月就诊。
主诉腹部胀大、全身浮肿3年。
病史患者缘于1982年6月,因患肝硬化腹水住入新乡市某医院,经中西药物治疗无效,又转入省某人民医院。又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经大量使用青、链霉素及其他抗痨药物,抬疗2月余,病儿非但未见好转,腹部胀大益甚,小便短少,全身浮肿,不能行走。又先后转河南某医学院和另两所大医院,均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应用保肝药物和抗痨药物结合治疗,病情稍见缓解,腹围为86cm,仍胀大明显。1984年8月又前往北京某医院治疗2个月,病情虽有好转,但因经济负担不起,故而出院。1985年12月2日求余诊治。
检查面色萎黄,形瘦如柴,腹胀如鼓,行动不便。腹围86cm,腹部青筋暴露,叩诊呈浊音,肝界触之不清。舌质淡,无苔,脉细数。
诊断鼓胀(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型。
治疗,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取穴:水分、气海、天枢。
操作:用细艾绒,捻至麦粒大艾炷,放置穴位上,用宜接灸法。每日1次,每穴灸5~7壮。
2个月后,症状大见,腹胀渐消,行走较为方便。嘱患者家属,每日用艾条灸神阙,每次30分钟,以巩固疗效。
1986年10月,病人腹大消减明显,精神转佳,体重增加,并能下地干活劳动。
按语根据文献资料和大量临床观察,西医的肝硬化并发腹水和结核性腹膜炎同中医的鼓胀非常类似。用中医的理论认识来指导治疗腹水,临床疗效有较显著的提高。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肿胀》篇中说:“单腹胀者,名为鼓胀,以外坚满而中空无物,其象如鼓,故名鼓胀。又或以血气结聚。不可解散,其毒如蛊,亦名蛊胀,且肢体无恙,胀惟在腹,故又名为单腹胀”。又指出:“第凡病肿胀者,最多虚证……则皆虚损之易见也。诸如此类,使非培补元气,速救根本,则轻者必重,重者必危矣。……若以虚证而妄行消伐,则百不活一矣”。该患年幼体弱、先天不足,后天调护失当,脾肾亏虚,脾伤则不能运化水谷,以资化源,气血不足,水湿内生。肾伤则气化不行,不能温化水液,因而湿聚水生,气血凝滞而成鼓胀。复因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遂致脉络壅塞,进一步加重病情。颇应喻嘉言在《医门法律·胀病论》中概括之说:“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
该案属虚,故应温补脾肾,使经络温通,活血行水,气行结散。故取水分、气海、天枢,复加艾温之力,终使气、血、水之淤结得消,腹胀得减;补神阙壮命门之火,使脾阳得助,运化升降正常,水津通行无阻而奏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