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关格、湿热、胆热、低热

【医家】张镜人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关键词】湿、关格、湿热、胆热、低热、呕吐、胃脘胀痛、气机失调、舌苔薄腻、舌苔黄厚、神疲乏力、前列腺炎、外感风热、清气不升、精神萎靡、颜面浮肿、恶心呕吐、夜寐不宁、脉细滑、舌黄腻、便闭、瘀热、尿少、面黄、温病、脉细、黄疸、血尿、高热、厌食、阳闭、腰酸、热利、虚、
【内容】
周某某 男,64岁。
初诊:1985年5月6日。
主诉:高热泛恶呕吐二旬余,经治热退,但恶心呕吐未止,继而颜面浮肿,尿少,仍给庆大24万单位/日。嗣后又出现腰酸,肉眼血尿,血沉42毫米/小时,B型超声波示:前列腺炎,遂来沪治疗。4月29日市某医院拟诊为“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诊查:颜面灰滞,精神萎靡,口气秽臭,呕恶厌食,伴低热咽食,夜寐不宁。脉形细滑,舌苔黄厚而浊腻,质暗。
辨证:此外感风热之邪,内犯少阴,肾气受损,开阖失常,水湿潴留,邪毒内盛,充斥中焦以致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形成关格重症。
治法:急拟和脾胃而化湿浊。
处方:
炒白术9克 赤白芍各9克 土茯苓15克 六月雪30克 川连3克 生草3克 炒陈皮6克 银柴胡6克 连翘9克 蛇舌草30克 黑大豆30克 制半夏6克 米仁根30克 石苇15克 大蓟根30克 晚蚕砂9克(包)
二诊:5月13日。精神略振,呕恶亦止,但颜面发黄,纳谷呆滞,自诉曾口服透析药,因胃脘胀痛,泛酸难受而停用。五天来仅用中药。诊脉细滑带数,察舌黄腻。盖湿遏热伏,气机失调。胆液不循常道,与胃之浊气共并,因而面见黄色。治宜和中化浊,清泄胆热。
处方:
炒白术9克 赤白芍各9克 小川连3克 土茯苓15克 六月雪30克 茵陈30克 炒黄连9克 代赭石15克制半夏9克 米仁根3克 石苇15克 大蓟根30克 晚蚕砂9克 黑大豆30克 半枝莲15克 白花蛇舌草30克 旋覆花9克(包)
三诊:7月1日。迭进和中化浊、清泄胆热之剂,面黄已退,低热呕恶均除,纳谷转馨,小便通利,惟觉神疲乏力。脉细,舌苔薄腻。中州得运,湿浊渐化,少阳瘀热亦获清泄。拟予健脾益肾,兼清湿浊余邪。
处方:
孩儿参12克 生白术9克 淮山药9克 香扁豆9克 女贞子9克 旱莲草15克 黑大豆30克 赤白芍各9克 米仁根30克 石苇15克 大蓟根30克 制半夏6克 蛇舌草30克 香谷芽12克 晚蚕砂9克(包)
患者在中药治疗期间曾经医院实验室检查三次,最后一次复查(6月26日):肾功能肌酐1.2毫克%,尿素氮14毫克%,肝功能正常。临床症状亦逐步缓解,而获痊愈。
按:《证治汇补·关格》曰:“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生呕吐,阴阳闭绝,一日即死,最为危候”。从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分析,应属中医“关格”的范畴。其病机多由少阴肾气本虚,复感外邪,温热交遏互阻,影响脾胃的升降和肾气的开阖功能,渐致清浊相干,形成上格下关的重症。本例患者又因湿与热合,侵及中清之府,胆液渗溢,而见黄疸,病情更为复杂。考虑到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故欲冀清升浊降,必先除其湿热,和其脾胃。湿热除,脾胃和,则升降自调;三焦通利,肾气开阖有序,或可困扶危于万一。即宗此旨,主用川连配半夏、陈皮以除湿热;白术配芍药、甘草以和脾胃;更参《温病条辨》宣清导浊汤方意,增入晚蚕砂一味,以走下焦之浊邪,余药佐使,随证加减,亦无非清热利湿,藉奏协同之功耳。(《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