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牙龈肿痛、肝风内动、
【医家】李子质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抽搐、牙龈肿痛、肝风内动、风火、阴虚、咽痛、咽干、舌根、外感、痛、痰、阴虚阳亢、头晕头痛、血压偏高、肝肾阴虚、外感风邪、小便黄、苔微黄、苔白腻、感冒后、脉弦细、舌脉、风热、咳嗽、脉滑、头痛、虚火、身重、心慌、语謇、头晕、胃胀、内热、
【内容】
高某,男,56岁。
初诊:1991年9月2日。
主诉及病史:8月16日感冒后,上肢抽搐,已发作三次。目前头晕头痛,舌强,舌根向后紧缩,语言不利;身重,尤以左侧为重;喉干痒疼痛,肩肘疼重,食欲不佳,小便黄,大便正常。
诊查:苔微黄,脉弦细。
辨证:外感风邪引起肝风内动,风热熏蒸于清道,风火夹痰上下窜走。
治法:疏表解热、通经活络,方用舒经汤加味。
处方:黄芪15g当归10g片姜黄10g赤芍10g羌活10g防风6g银花10g大青叶15g板蓝根15g薄荷6g射干10g麦冬10g天麻15g桑寄生15g4剂,水煎,早晚服。
二诊:9月6日。自述服上药后抽搐已止,头痛已解,头晕、肩肘疼痛转轻,舌强缓解,咽干咽痛、咳嗽、牙龈肿痛。舌脉同前。此为阴虚阳亢,故治以清胃滋阴,投玉女煎加味。
处方:生地黄10g牛膝10g生石膏15g知母6g麦冬10g桔梗10g射干10g板蓝根15g白前10g紫菀10g浙贝10g杏仁10g3剂,水煎,早晚服。
三诊:9月13日。自述服上方药后,咽痛、牙龈肿痛均解。舌根抽掣已止,但说话还欠灵活。血压偏高(140/100mmHg),心慌,睡眠欠佳。苔白腻,脉滑。阳热虽有所降,但阴阳尚未能平调,故用天麻钩藤饮加减以平肝潜阳、滋养肾阴。
处方:天麻10g钩藤10g石决明10g山栀10g黄芩5g夜交藤10g杜仲10g牛膝10g益母草30g茯神10g桑寄生15g浙贝母10g6剂,水煎,早晚服。
四诊:9月20日。自述服上药后,舌强转轻,语言清晰,行动如常,惟觉胃胀有痰,乃以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善后。
按语:本例年过半百,体质已亏,从辨证而论,其舌强紧缩、咽干、语謇、脉来弦细,乃是一派肝肾阴虚之象;今罹外感,引起肝风内动而致抽搐;且阴虚有内热之潜在因素,风火相煽而致窜走。初诊有外感之象,权先疏表,二诊后已现阴虚之质,改用玉女煎,但虚火尚未平熄,故三诊用天麻钩藤饮进治,前后历时二旬,四度更方,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之精萃,也是李老慧眼识证、投药中的之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