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痿、肝肾阴虚、虚、面
【医家】张涛清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瘫痪、痿、肝肾阴虚、虚、面色苍白、邪热伤阴、肝肾亏损、下肢麻木、湿热浸淫、筋脉失养、精血不足、肺胃热盛、麻木不仁、脉沉弱、久病、炎症、结核、苔滑、消瘦、舌淡、痉、
【内容】
痿证(截瘫)
储××,男,28岁,志愿军军人。1953年4月初诊。
主诉下半身瘫痪8个月。
病史患者无外伤史,初患病时,只感觉两下肢麻木无力,逐渐加重,发展到下半身瘫痪。曾在东北某医院住院治疗8个月,未见效果。诊断未确,曾怀疑为脊髓空洞症、腰椎结核等病。1953年转兰州,住康复医院疗养,多方治疗无效,而要求针灸治疗。
检查患者面色苍白,消瘦,两下肢发凉,感觉消失,肌萎缩,瘫痪。舌淡苔滑,脉沉弱。
诊断痿证(截瘫),肝肾阴虚型。
治疗补益肝肾。
取穴:身柱、筋缩、脊中、命门、腰阳关。
配穴:17椎下、肾俞、肝俞、环跳、委中、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昆仑。
操作:毫针泻法。背部穴位同时加灸。
以上诸穴,每次选12~14个,轮流针刺。针刺得气后行强刺激泻法后留针20分钟,间歇期行针2~3次,行中强刺激平补平泻,加强针感,出针时摇大针孔再行泻法,隔日1次,背部穴位同时加灸。
针刺3次后,患者能坐于床沿,双腿下垂微能活动。后因作者出差,中断治疗2个月,回兰后,继续予以针灸治疗。1月后,可下床倚墙行走,共治7个月,患者由扶双杖行走到扶单杖行走,最后可不用扶杖行走。
按语截瘫是指脊髓某一区段因外伤、压迫、炎症、血管栓塞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横断性脊髓传导障碍。由于所损害神经部位,阶段的不同,引起瘫痪的位置和瘫痪的形式亦异,如中枢神经元损害,(大脑皮质运动区或椎体囊损害)产生中枢性瘫痪,表现为痉挛性瘫疾,又称硬瘫;如由周围神经元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细胞、脊髓前根、脊神经的运动纤维损害)产生周围性瘫痪,表现为弛缓性瘫痪,又称软瘫。临床表现为肢体的随意运动及感觉功能丧失,肌肉萎缩,该例即属后者。属祖国医学“痿证”“麻木不仁”范畴。认为肢体萎缩无力,肌肉萎缩,运动功能丧失的瘫痪原因,常因肺胃热盛,湿热浸淫,肝肾阴虚。因于热者,即邪热伤阴,筋脉失养;因于虚者,即久病肝肾亏损,精血不足,髓海空虚,筋脉失其营养。邹滋九曾说:“痿证之旨,不外肾、肺、肝、胃、脾经之病。说明痿证的表现在下肢,其病机与脏腑津液的失调有关,针灸治疗该病的着眼点在于观察全身脏腑阴阳的平衡,气血津液的化生转输及调节,特别是督脉,它总督一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故即要取肝、肾、脾、胃经的腧穴,以育阴复阳;又要取肺、督二经之腧穴以益气温煦。同时,患者要有战胜疾病的决心,与医生很好配合;医生要关心病人,耐心坚持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治愈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