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湿、颤抖、经闭、肿胀
【医家】范中林
【出处】范中林六经辩证医案选
【关键词】水肿、湿、颤抖、经闭、肿胀、面色青、神疲、积冷、脉伏、气短、舌淡、肢冷、畏寒、阳虚、全身水肿、寒凝血滞、阴阳两虚、脾肾阳虚、全身肿胀、少阴寒化、血寒凝滞、不欲食、小便清、苔薄白、肾水、愈后、久病、月经、齿痕、头昏、阴虚、虚、燥、积、
【内容】
胡××,女,38岁。四川郫县团结乡,农民。
〔病史〕经闭四年,经治疗其效不显, 发至形寒,肢冷,颤抖,全身水肿,行动须人搀扶。1953年4月来诊。
〔初诊〕全身皆水肿,下肢尤甚,按之凹陷,遍体肌肉轻微颤抖。头昏,畏寒,不欲食,神疲倦卧,四肢清冷,声低气短。面色青暗无泽,舌淡,体胖,有齿痕,苔薄白,脉伏。此为少阴证经闭,阳虚水肿,法宜通阳渗湿,暖肾温中,以茯苓四逆汤加味主之。
处方: 茯苓30克 潞党参15克 炙甘草30克 干姜60克 制附片120克(久煎) 桂枝12克 炒白术12克
〔二诊〕服完第一剂,小便清长,肿胀略有减轻,每餐可进食米饭一两。继服二剂后,肿胀明显好转,颤抖停止。嘱其原方再进三剂,并以炮姜易干姜,加血余炭30克,返家后续服。月余病愈。
1979年7月追访,患者已63岁, 自从二十六年前病愈后,直到经绝,月经一直正常,身体健康。
〔辨证〕患者系中年农妇,原体强健,后几年停经,一撅不振。初诊时,病已沉重,究其原因,一则常年耕耘,历尽风霜雨露,积冷伤湿,而致寒凝血滞。正如《金匱要略》所云:“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二则久病精气衰惫,加之前服中药大多破淤攻下之品,挫伤脾肾之阳, 以致肾水泛滥,脾不制水,全身肿胀。经云:“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故此证属脾肾阳虚,阴寒内积,而以少阴虚衰为主。畏寒、肢冷、神疲倦卧,声低气短,面色青暗,舌淡脉伏,皆一派少阴寒化之明症。治以茯苓四逆汤,姜附回阳逐阴,甘草缓中,茯苓渗利,党参扶正。加白术补脾燥湿,增桂枝以通心阳而化膀胱之气;加炮姜易干姜,取其温经助血之行;再加血余炭,既有去淤生新之效,又具利小便之功,以促其肿胀之消除。
〔按语〕本例患者,血寒凝滞,误用攻下,以致阴阳两伤,经闭水肿,复因失治而致阴阳两虚;故取茯苓四逆汤,善消阳虚水肿之效,兼顾其阴。加温经散寒,逐淤生新之炮姜、血余炭,突破经阻之要害,诸症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