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寒、恶寒、虚、阴阳失调、

【医家】徐仲才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畏寒、恶寒、虚、阴阳失调、渴喜冷饮、口苦咽干、恶风、郁热、胁痛、嗜睡、舌苔黄腻、骨节酸痛、全身乏力、肢体沉重、营卫不和、脉弦细、舌质淡、外寒、发热、高热、腰酸、寒热、汗出、阳虚、溲黄、劳倦、劳累、多汗、苔黄、中气、神疲、结节、
【内容】
朱某,男,45岁。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3年前因抢救病人连续4夜未睡,劳累过度而突然晕倒,继则高热恶寒,骨节酸痛,全身乏力,肢体沉重,精神委靡,嗜睡多汗,胁痛。以后发热退而恶寒更甚(体温35℃左右),虽值酷暑炎夏,仍穿棉衣棉裤,别人挥汗如雨,患者却恶寒不已。经用各种方法治疗无效,转上海请西医内分泌专家及神经科教授检查会诊,诊断为“中枢神经功能失常,脑垂体体温调节功能低下症”,无特效治疗方法。后由江西中医学院某医师介绍至姜老处就诊。
诊查:诊见舌苔黄腻而舌质淡,恶风畏寒而口苦咽干、渴喜冷饮,神倦溲浑,脉弦细。
辨证:为中气内耗,营卫不和,少阳之邪未解,寒热虚实错杂,以致阴阳失调,阳虚外寒,内伏郁热。
治法:治拟温补体虚之阳,清泄遏伏之热,平和阴阳,双向调节。
处方: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2g桂枝9g白芍9g柴胡6g黄芩9g附子9g肉桂3g仙茅9g黄柏9g黄连3g生姜3g大枣15g 7剂
二诊:药后畏寒明显好转(体温上升至36℃),余恙也减。尚感腰酸神疲。原方去仙茅,加益智仁9g,仙灵脾9g,生姜易干姜3g。又服7剂,畏寒尽除(体温37℃),诸恙悉平,全身轻松,恢复如常人。后又续服药数剂而返江西工作。患者来函告一切正常,虽历严冬霜雪,亦能在室外活动。经当地神经科复查:脑垂体及中枢神经功能正常。
按语:现代生理学研究证明,丘脑下部,尤其是灰结节,是体温调节中枢所在的主要部位。下丘脑-垂体与中枢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可以出现体温调节的严重障碍。此例患者病起疲劳过度,引起中枢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及下丘脑-垂体体温调节功能低下,中医辨为阴阳失调。从病史看,患者病程较长,以前曾用过大量温热扶阳之剂罔效;从辨证看,患者既有劳倦伤气、气阳不足的畏寒嗜睡、肢清神委之症,又有渴喜冷饮、溲黄、苔黄等郁热伏结之象。恶风汗出,口苦咽干胁痛,系少阳不和,营卫失调。因此呈现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的多层次双向性病理差异。姜老抓住矛盾对立的辨证关系,用党参、黄芪、白术、附子、肉桂、干姜、益智仁、仙灵脾等大剂温补扶正;又用黄连、黄芩、黄柏清泄伏热,温补清泄,双向调节,相反相成;参以桂枝、芍药、柴胡调和营卫,和解少阳;使多层次的双向性病理差异转向正常的生理平衡,阴阳归于协调。通过中医复方双向调节的治疗,使垂体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调节功能恢复正常,数年顽疾得以迎刃而解。
内容推荐